《規劃》公布后,東莞水鄉片將迎來發展新契機。圖為位於麻涌鎮華陽濕地生態公園。
圖為華陽濕地生態公園。
11月2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旅游一體化規劃(2014—2020年)》(下簡稱《規劃》),勾畫了構建珠三角旅游一體化區域合作體系的藍圖。專家認為,新體系將推動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旅游圈深度合作,東莞的旅游業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
三大旅游圈將深度合作
據《規劃》顯示,2013年珠三角旅游總收入佔全國的1/5強,已成為全國旅游業發展基礎最好、發展環境最優越、整體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具備旅游一體化創新發展的優勢。
《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是,著力構建珠三角旅游一體化區域合作體系,促進珠三角旅游要素流通和資源優化配置,加快推進珠三角旅游一體化。
《規劃》提出,將依據各地區的發展基礎和資源優勢,統籌區域旅游發展空間布局,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內外發展更加協調的珠三角旅游一體化區域合作體系。
在珠三角內部合作方面將通過“雙芯驅動、三圈推進、三帶突破”,強化廣州和深圳在珠三角旅游一體化中的龍頭帶動作用,推動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旅游圈深度合作,推進藍色濱海旅游帶、黃金水道旅游帶、綠色生態旅游帶三大重點區域合作。
而在珠三角外部合作方面,將攜手港澳共同推進珠三角旅游一體化,輻射帶動粵東西北旅游加快發展和推進多層次區域旅游合作。
深莞惠旅游合作將繼續深化
近年來,深莞惠的合作步伐在逐步加快,在旅游方面,三地官方多次舉辦深莞惠互游的活動,而今年9月16日,深莞惠旅游聯席機構更是組織了三地旅游業界代表到武漢市舉辦深莞惠旅游聯合宣傳推廣活動。
根據《規劃》,深莞惠在旅游層面的合作將繼續深化。深莞惠將完善旅游合作機制,在三地政府聯席會議框架下進一步推進旅游局長聯席會議制度,完善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區域旅游合作機制,推進落實《深莞惠旅游發展與產業一體化合作規劃(2012—2025)》。
而在整合營銷方面,三地將推出珠江東岸“都市旅游·濱海度假”的國際旅游品牌,聯動香港,共同培育都市文化,打造以深圳濱海都市、東莞商務休閑、惠州生態度假為核心主題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通過三市整體聯合營銷、客源地促銷等方式聯合開展旅游宣傳促銷活動。
根據《規劃》,三市將推進環大亞灣區、前海-長安區、坪清新邊界合作區三大重點旅游區域合作。在前海—長安區,深莞兩市將按照前海新區打造世界級金融中心和長安新區打造濱海商務新城的定位,將旅游元素融入規劃,為都市濱海旅游預留發展空間,共建環珠江口東岸宜居灣區﹔而坪清新邊界合作區將作為深莞惠深度合作先行區和開發生態低碳旅游的潛力地區,深莞惠三市將制定發展戰略,啟動一批旅游項目,使其成為旅游合作示范區。
聯合深圳打造特色濱海旅游區
《規劃》提出以珠三角九市為主體,輻射粵東西北地區,並將與港澳合作願景內容納入規劃,東莞旅游也將迎來粵港澳旅游合作的利好。
未來將推動廣州、深圳、東莞、珠海、中山五市共同編制《環珠江口灣濱海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重點推進游艇、郵輪聯盟合作,東西聯動環大亞灣和大廣海灣,把環珠江口灣濱海旅游帶建設成粵港澳共建優質生活圈的濱海旅游合作區,打造成世界一流濱海休閑幸福灣區。
其中,深莞濱海區主要包括東莞水鄉區、虎門—長安區、深圳沙井—鬆崗區,將支持東莞水鄉創建國家旅游產業園,打造嶺南水鄉特色旅游示范地,發揮水鄉生態、虎門威遠島、深圳海上田園等特色,共同打造典型的珠江口都市田園型特色濱海旅游區。
在實施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基礎上,爭取近期啟動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的粵港澳旅游合作示范區試點建設,推動出台相關優惠政策,逐步推進中山翠亨、東莞水鄉、惠州環大亞灣、江門大廣海等新區成為粵港澳旅游服務業合作的重要載體。
此外,《規劃》提到將充分依托香港郵輪母港的優勢,利用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澳門等多個港口資源,創建粵港澳郵輪組合母港,爭取建立粵港澳郵輪旅游戰略聯盟。以組合港的形式吸引國際郵輪公司,引導國際游客在粵港澳乃至內陸范圍更廣的地區旅游,引導國內游客經由組合母港的各港區登輪,進行國際旅游,最終形成粵港澳郵輪經濟帶和產業鏈。
東莞打造旅游目的地
應突出近代開篇地、水鄉風情區等
■專家解讀
新出台《規劃》對東莞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在珠三角一體化中抓住機遇,發展旅游業,是業界人士需要思考的問題。為對東莞旅游的發展機會有進一步的了解,本報專訪了珠三角旅游一體化規劃專家組組長、東莞市旅游規劃專家組組長、華南理工大學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系主任吳志才。
東莞要打造商務休閑為核心主題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吳志才認為,東莞應該突出近代開篇地、水鄉風情區和海絲商貿帶。
以虎門近代史文化旅游區為龍頭打造世界級品牌
吳志才認為,近期東莞應從市級層面推進,統籌“虎門銷煙池景區、威遠文化生態旅游島、沙角炮台景區”三位一體景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打造一體化大景區,盡快啟動國家5A級旅游景點的申報工作,著力將該區域打造成為東莞市文化產業、旅游業的龍頭。
而遠期則從省級和國家層面推進,上升到省級和國家層面推進,整合東莞虎門與廣州南沙的融合發展,推進旅游交通與資源開發合作,探索捆綁發展模式,打造“一江兩岸三島(上橫檔島、下橫檔島、大虎島)”近代史文化旅游圈,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推動文化、旅游、產業三融合的示范。
同時,提升度假、娛樂、文化體驗功能,衍生高端旅游產品,培育橫垮兩岸的旅游精品環線,打響“中國近代開篇地”品牌,成為世界級一流旅游目的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東莞水鄉要打響嶺南第一水鄉的旅游品牌
《規劃》提出,將支持東莞水鄉創建國家旅游產業園,打造嶺南水鄉特色旅游示范地,水鄉也將成為粵港澳旅游服務業合作的重要載體。
吳志才認為,依托“水景、鄉貌、民俗文化、節慶、美食、配套”水鄉發展六大要素,將東莞水鄉培育成為生態環境優美、極具嶺南水鄉風貌、民俗濃郁、文化底蘊深厚、配套與服務設施齊全的旅游目的地,東莞水鄉可率先打響嶺南第一水鄉的旅游品牌,躋身國內知名水鄉行列。
以香市為突破口搶佔海上絲路合作先機
東莞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香市、莞香文化、名人蔡殷寶、石龍古鎮、虎門硝煙領導者林則徐等是重要的見証和載體。現代的東莞已經發展成為與海上絲綢之路沿岸各國密切往來的商貿窗口。
“寮步香市是莞香文化重要載體,更是東莞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窗口”吳志才認為,可採取“以產促游,以游興產”的發展路徑。“搭建莞香集散貿易平台,整合本地及周邊區域的種植、生產加工、貿易節慶、流通,做大產業規模,為旅游發展創造市場基礎。”
他認為,可以依托“莞香技藝”、“寮步香市”兩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合提升香市古鎮、牙鄉街、香市文化影視城和中國沉香文化博物館等景點,“與莞香產業融合發展,並主動與海上絲綢之路對接,挖掘政策紅利,打造高端體驗式旅游產品,打響‘中國香文化之都’和‘海上絲綢之路旅游示范點’兩大品牌,帶旺莞香產業。”
東莞可成粵港澳旅游一體化重要示范
《規劃》提出,把粵港澳地區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深莞惠旅游合作是推進粵港澳旅游一體化最密切的區域,將打造以深圳濱海都市、東莞商務休閑、惠州生態度假為核心主題的具有國際影響的旅游目的地。”吳志才說。
他認為,東莞是典型的“經濟驅動型”旅游城市,在旅游改革創新具有示范性。“尤其是東莞提出的以經濟區理念統籌推動組團式發展,近期重點推進東莞水鄉成為粵港澳旅游服務業合作的重要載體,未來南部濱海旅游區、東部森林生態區、北部東江文化區、中部的城市休閑區就要進一步統籌發展。”吳志才說,“東莞實踐”可作為推動粵港澳旅游一體化的重要示范。
他認為,東莞要搶抓廣東省爭創自由貿易園區的機遇,主動對接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積極共建環珠江口東岸世界級生活休閑灣區﹔統籌利用港口、經貿、華僑和文化等資源,攜手珠三角及港澳地區,以商貿會展業和文化旅游業為核心,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搶佔國家實施對外開放新戰略的先機和制高點。
深莞惠與汕尾河源合力打造旅游圈
《規劃》將強化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旅游產業的優勢互補和合理布局,實現經濟圈內部及相互之間的旅游共建共享,未來將構建“廣佛肇+清遠、雲浮”、“深莞惠+汕尾、河源”、“珠中江+陽江”3個新型都市區。
吳志才認為,“深莞惠+汕尾、河源”要重點從三大區域合作啟動。
一是東江旅游休閑帶,形成上段(河源)田園游、中段(惠州)城市游、下段(東莞)水鄉游等旅游特色區域,重點發展水上旅游、綠道旅游和自駕旅游三大主題旅游產品,提升東江游三大精品,重點推動惠州東江—西湖水上城市游、東莞東江水鄉游、河源東江畫廊游。
二是環珠三角口灣—環大亞灣—大紅海灣濱海旅游帶,重點推進游艇、郵輪聯盟合作,推進港深莞惠汕海上旅游航線及海島開發,打造成國際級生態型濱海綜合旅游度假勝地。
三是環銀瓶山—環蓮花山生態旅游帶,建成生態旅游產業示范區域和山區生態旅游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區,打造生態度假旅游目的地。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