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身邊人
“吳老是一名真正偉大的棋手,這已經不需要我再重復。對我和芮乃偉來說,這一生對吳老的感情是階梯狀上升的——最早,只是崇拜,絕對崇拜,后來因為機緣巧合,乃偉成了吳老的關門弟子,我們得以和吳大師更加親近了,對他的了解也就更深。現在他駕鶴西去,我們希望他所代表的、由中國傳統文化滋養而出的棋道精神能夠永久地傳承下去。”昨天,江鑄久九段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晚年的吳清源,口齒已不太清,一般人幾乎無法與之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但有幾個人例外,首先是吳老的秘書牛力力五段,然后就得算江芮夫婦了。“每年我和乃偉都會去日本看望吳老,99歲大壽那年,我們給吳老准備了一個特別的禮物,就是篆刻了他名字的印章,他非常高興。去之前,我還去上海他曾經居住過的老巷子裡轉了轉,后來專門給他講了講老家的現狀,吳老問得仔細,顯得更加高興了。我記得那一次,乃偉因為戰績不好,給吳老說了之后,老人家很著急,馬上提出擺擺棋,結果也很神奇,或許是因為受到啟發,又得了些吳老的內力,回國之后我老伴開始在各項棋賽中一路連勝,成績好得連她自己都不敢相信。”江鑄久說。
言及吳老的圍棋技藝,江鑄久昨天還講了一個與新聞採訪有關的小故事。
採訪棋手,一般記者問的,不外乎“贏了棋之后回家會做什麼”“輸了棋之后回家又會做什麼”之類,而吳老是個語言簡潔的人,回答總是“復盤”“就是復盤”,讓提問者再也問不下去。不過,當年日本的文豪川端康成顯然是在採訪中動了腦筋的,他給吳清源的問題是——“比賽開始前,如果感覺自己斗志不夠旺盛,你會怎麼辦?另外,如果感覺自己斗志太過旺盛,又會怎麼辦?”對此,吳清源回答:斗志不夠時,我會在心內背誦文天祥的《正氣歌》,而感覺斗志太過旺盛,需要給自己“降溫”的時候,會背誦白居易的《對酒五首》,反復默念那一句——“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所以,我覺得吳老這一生中,最令人佩服的就是有一種高度專注、集中的精神力。世界上任何大棋士,都會有自己職業生涯中的波峰、波谷,就算李昌鎬當年,也有過突然之間贏不了棋的困惑。而吳清源先生,縱橫棋壇17年,在最殘酷的十番棋擂台上打敗了所有的對手……吳老當然也會有狀態低迷的時候,但正如他所說,《正氣歌》和《對酒五首》讓他實現了心理上的自我調整,真正做到了‘平常心’,這既是他的強大之謎,也表明了一點,那就是支撐著他不斷取勝的神秘力量,其實來自中國的傳統文化。到了今天,我在上海教小孩子們學棋,也會專門給孩子們先看一本漫畫書,《擂爭十番棋之鐮倉凶霸》,那本書裡,就有吳老在大戰之前,默誦中國古詩的情景。”江鑄久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