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王羲之竟是這樣用毛筆?專家稱其用的是“二指禪”

2015年01月16日07:42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王羲之怎麼抓毛筆?“二指禪”!

  庄天明認為最值得學習的三指法。(﹝北齊﹞楊子華《校書圖》之一,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握管式的執筆法。﹝東漢﹞《倉頡》(局部)

  王羲之的二指單鉤法。﹝東晉﹞顧愷之《斫琴圖》(局部)

  庄天明認為應摒棄這樣的五指法。

  如何正確拿筆是每個初學書畫人的必修課。歷史上最會用筆的人非“書聖”、“畫聖”莫屬,他們是如何執筆的呢?近日,南京博物院重點項目“中國歷代執筆研究”正式完成,專家在數百幅古畫中,整理出國人執筆的變遷。專家還發現,東晉的王羲之、唐代的吳道子可能玩的都是“二指禪”。

  實習生 畢天宇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可

  漢朝人拿毛筆,如同攥著拳頭

  以手指接觸筆杆的數量來加以區分,如“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同時看無名指、小拇指是否懸空,又有單鉤、雙鉤之分,如“二指單鉤”,可謂變幻無窮。“中國歷代執筆研究”項目負責人、南京博物院古代藝術研究所原所長庄天明在收集大量圖像資料的基礎上,分析歷代執筆特征,發現各個時期,中國人拿筆的方式各不相同。比如以方正雄渾著稱的漢隸,漢朝人在書寫這種字體時,拿筆的方式頗為“粗線條”——筆頭朝下,整個手掌握住筆杆,像攥著拳頭,被稱為“握管法”。

  “以往漢朝人拿筆方法一直是個謎,做課題時,我們通過直接史料——漢代畫像石上找到了當時人們拿筆的畫面。”庄天明介紹,大量石刻表明“握管法”在東漢非常流行。比如山東臨沂畫像石上,倉頡執筆就是握管法。據此推測,當時為了使用與推廣這種執筆方法,便將造字之祖的執筆方式亦想象與定格為握管之法,以示握管法為古統和正統。

  三根手指拿毛筆最流行,二指最佳

  庄天明發現,晉唐至五代主要流行的是二指與三指單鉤式的執筆方法﹔宋代雖以單鉤式執筆為主,但雙鉤執筆法漸興,至元代單鉤法與雙鉤法已呈並行的趨勢﹔明代雖仍採用單鉤法,然主要流行的已是三指雙鉤式的執筆法﹔清代出現單鉤、雙鉤、四指、回腕等執筆法多元並存的局面。

  “在這漫長的一千多年裡,中國人始終用兩三根手指拿毛筆,清代才出現四指。”

  庄天明介紹,全世界范圍內最為普遍的方法是三指執筆法,即是以大拇指、食指與中指合執的方法,這也是現代我國硬筆書寫採用的方法。但這種方式還不是最佳的。

  大名鼎鼎的王羲之怎麼拿筆?與他同時代的大畫家顧愷之所繪的《斫琴圖》中,人物執筆清楚顯示為二指單鉤﹔而宋代梁楷的《王右軍書扇圖》中王羲之的執筆方式也是二指單鉤法。庄天明介紹,二指執筆法其實是一種以食指為主、以大拇指為輔的執筆方法,是一種最簡單靈活的執筆方法。庄天明原先用三指法,練習二指單鉤法數月后發現“筆不但不掉了,筆與指的敏感性與靈活性凸顯出來。”

  今天我們五指拿筆有什麼問題?

  再將時光拉回到現在。很多人童年學習毛筆字的時候,都用的是“五指執筆法”,也就是五根手指都與筆杆接觸。

  庄天明研究發現,五指執筆歷史很短,僅50多年。他認為,是近現代配有五指執筆圖像的書法基礎教材的陸續發行﹔同時,人們寫毛筆字由懸腕書寫改成腕臂枕桌書寫,五指法才成為了主流。

  庄天明認為,普遍流行於現代的五指執筆法,其缺點尤為明顯。“簡言之就是復雜而繁難,死板而不方便。”他表示,現在教孩子們學習書法,應該盡早放棄五指法,相對於雖然效果最佳,但難度最大的二指法,教給孩子三指法比較合適。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