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首家機場博物館--上海浦東機場博物館展出了32件“瓶中船”,供旅客免費參觀。據悉,這些“瓶中船”都是中國航海博物館的藏品。該展將持續至6月25日。
展覽設在2號航站樓“國際/地區出發候機大廳”,展品除了32件“瓶中船”外,還有4條中小型船模。其中,既包括傳統的中式木帆船,也包括自古埃及時期起的西洋木帆船。
“瓶中船”,顧名思義是在瓶子裡制作的微型船模,起源自歐洲的遠航水手間。“瓶中船”的雛形大多選材自鯨魚和海象等海生動物的骨骼和牙齒,結合船上的空調料瓶,配以少量繩子和絲線,在水手們手中變成了精美的藝術品。和其他航海工藝品一樣,“瓶中船”一開始只是水手們為了打發長年累月的孤獨而練就的手藝,漸漸地,水手們賦予它們更多的情感寄托,創作題材越來越豐富,形成了獨特的航海藝術品門類。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后,早期的“瓶中船”所剩無幾,只是隨著船舶駕駛技術的進步,水手們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瓶中船”制作技藝才又重新得以發展,並聚集起大量愛好者。
市文物局博物館管理處副處長施彤認為,讓博物館走進機場是一次積極的探索。浦東機場博物館自2014年6月開館,已成為浦東機場的文化地標。
正在現場參觀的旅客朱先生由於工作關系,一直在做“空中飛人”,他說沒想到在機場可以與藝術品來個親密接觸,既打發了候機時間,又開拓了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