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陝北周代墓葬現完整青銅“馬面具” 或發現荒帷

韓宏

2015年01月23日10:35    來源:文匯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陝北周代墓葬現完整青銅“馬面具” 或發現荒帷

  ■本報駐陝記者 韓宏

  陝西考古工作者在宜川縣東距黃河約30公裡處發現一個面積14萬平方米的墓地,在對該墓地北區的發掘中,共清理23座墓葬、1座車馬坑和5處灰坑(溝)遺跡。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昨日宣布,發掘出的這座車馬坑,為陝北高原考古首次發現的周代車馬坑,坑內兩輛馬車裝飾復雜繁華,4具馬骨依然在列,有兩匹馬還佩戴著保存較好的青銅馬冑,這十分罕見。此次考古發掘,填補了黃河西岸延安東部區域商周時期遺址的考古發掘空白,為陝北高原南緣區域兩周時期考古學文化面貌的探討,提供了嶄新材料。

  發現大量銅魚、銅鈴、石墜等飾件

  這處名為“虫坪?”的墓地,分布在兩條沖溝間的狹長黃土?上,劃分為北、中、南三區。這裡南距兩周時期遺址—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地僅百余公裡。已清理的墓葬中,除最大的中型墓葬M17外,均為小型墓葬。根據出土物的特征,專家初步判斷該墓地的年代大致處於兩周時期。

  考古工地負責人李彥峰說,目前已從該墓地的墓葬中,出土了銅器、玉器、陶器、瑪瑙、石器和泥質明器等多類文物。

  據介紹,M17號墓雖然已被盜擾,但在槨室周圍發現大量的銅魚、銅鈴、石墜等飾件,在槨室的棚木之上發現用於懸挂銅魚、石墜等飾件的“日”字形木質框架,佐証了《禮記》中關於“魚躍拂池”的記述。木質框架下發現散落著大量魚狀銅飾件、不規則菱形石墜飾及少數銅鈴、銅片等。部分銅魚頭部穿孔上還殘留有繩子,有的銅魚表面浸染有紅黑相間織物花紋,表明當時的木框上或者槨上覆蓋有織物,織物上挂滿了青銅魚、石墜、銅鈴等裝飾物,其中青銅魚有七八厘米長,數量有200多條。

  但也有專家推測,這可能是“荒帷”(罩在棺槨上的織物罩子,裝飾有圖文及其它金屬墜飾),是兩周時期常見的喪葬儀具。由於年代久遠,絕大部分荒帷在現代考古發掘中難以完整發現。

  M17號墓主人至少是士大夫

  李彥峰告訴記者,這次發掘最大的亮點,是在距M17號墓5米遠發現了隨葬的車馬坑,表明M17號墓主人身份不一般。該坑為長方形豎穴,東西長7.1米,南北寬3.0米,深2.7米,坑內埋設兩木質車,前后縱向排列,各有在駕的馬骨兩具,有青銅裝飾。

  其中一號車的車輿與兩匹駕馬保存較好,規格較高,裝飾華麗。車身通體涂有深紅色的漆,不少構件表面飾有朱漆繪夔龍紋。車上還發現了青銅鑾鈴、青銅轄?(讀音w?i,固定車輪的部件),甚至有玉片鑲嵌來裝飾。

  令人吃驚的是,一號車的兩匹馬頭上還戴著兩副青銅馬冑,馬冑是由頂梁片、面側片、鼻側片綴合而成,銅片內壁先襯一層粗織麻布,其內再襯墊一個用竹篾狀編織成的有菱形孔格的籠狀物,用來保護馬面。李彥峰說,以前發現的馬冑多是碎片,而這次保存較為完整,這在陝西還是首次發現。二號車的車輿和駕馬均沒有裝飾,規格較低,兩匹駕馬破壞嚴重。

  專家說,陝北高原首次發現的這一車馬坑,為兩周馬車的時空分布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該坑一號車結構完整,裝飾繁復,保存較好,兩副青銅馬冑,更是研究古代駕馬防護裝具的重要實物資料。

  目前,考古工作者已對坑內遺跡進行了三維信息掃描,並對一號車的馬冑、馬首採取石膏打包方式提取,同時對馬骨進行DNA信息採樣,以分析馬的種屬及其來源。

  此前,兩周時期大型墓葬出土的車馬坑內,有4匹馬的一般是貴族等級,中型墓葬也發現過兩匹馬的車馬坑。墓主人身份的斷定,一般靠出土青銅器的銘文來判斷。但此次墓葬已被盜擾,沒有出土青銅器,目前隻能說明墓主人身份等級高,至少在士大夫以上,以該墓為核心的墓地等級也高。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