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孫權229年遷都建業 南京"六朝古都"從這一年算起

2015年02月03日07:38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229年,孫權遷都建業 南京“六朝古都”從這一年算起

  三國中曹丕稱帝為公元220年,劉備稱帝為221年,孫權稱帝是229年。相比其他兩國來說,孫權是最低調、最謙虛的了。他在武昌(今湖北鄂州,不是現在武昌)稱帝,絕不是心血來潮,看到另兩家稱帝得了紅眼病,而是他經過反復觀察,看碧空無雲、浪濤平息,暴風雨短時期不會再來了,才探出了頭,挺直了腰,呼吸著絕對安全的空氣,穿上新制的龍袍隆重登基。

  三國邊境漸漸和平

  226年,魏的曹叡繼位,孫權對他的評價是:曹丕不及曹操的萬一,曹叡又不及曹丕的萬一,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曹叡不像曹操、曹丕那樣是好戰份子,他是個愛好和平者,一直忙著在國內整理家務、打掃衛生,顧不上到外面炫耀武力。孫權以為軟弱可欺,還調戲了他幾次。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魏國也不是好惹的,況且還有司馬懿等絕頂高手在,孫權沒有佔到便宜。

  慘烈的夷陵之戰后,吳、蜀兩個曾經的兄弟,相逢一笑泯恩仇。和好的原因,一說是孫權主動示好,因為對付魏軍太吃力。一說是蜀先提出和好,派出鄧芝來東吳求和。兩家握手言和。

  到了229年,三方邊境的硝煙散去,呈現出一派安寧祥和的景象。孫權放鬆長期緊張的神經,宣布稱帝。

  吳蜀簽訂和平協議

  在此之前,東吳大臣已跪求多次:他們兩家都做皇帝了,您如果不稱帝,那做誰的大臣呢?外交辭令中的稱呼都沒法寫啊。

  孫權遲遲下不了決心,其實還有一個心結。魏佔據著全國權力中心,又是東漢皇帝禪位給的,相當於有家產轉讓協議書,是個合法繼承人﹔劉備扛著匡扶漢室大旗,雖然窮得叮當響,但他有高尚的革命情懷。孫權呢?割據江東、獨霸一方,這些理由都拿不上台面啊。

  孫權稱帝時,派人到蜀通報,蜀國真有不少大臣人窮志不短:我們根正苗紅,孫權小子明顯想做地方軍閥,怎麼能同流合污呢?

  群情洶洶,消息傳到吳國,搞得孫權很沒面子。這時,諸葛亮站了出來,拿出當年舌戰群儒的功夫,說:我們要恢復漢室,敵人是魏,其他都是我們團結的力量,否則統一大業只是畫餅充飢。如果兩家絕交,一傷俱傷,讓魏國坐享其成。

  蜀漢才承認了東吳政權,並且派人來祝賀。在觥籌交錯時,雙方簽了一份盟約,簡單一點講“三步走”。第一步:回顧過去,痛罵曹魏,統一信念﹔第二步:兩家定下共同對敵、相互支援、互不侵犯等和平共處幾項基本原則,對魏蠶食鯨吞﹔第三步:畫出新世紀的美麗藍圖,把天下一分為二,除了各自原有的地盤外,再把曹魏的土地各得一半。

  “第三步”的步子實在太大,隻能說佩服他們制定目標的勇氣。但不論如何,說明雙方是誠心誠意的。

  從此,三國定型,東吳主要是佔據今江蘇、安徽、湖北等的沿江之地﹔魏國主要在黃河流域,以及湖北、安徽、江蘇的江淮流域、劉備則以四川、雲南、貴州為勢力范圍。

  江東人士希望孫權回去

  既然在武昌登基,為什麼又匆匆搬回建業呢?

  孫權當初把行政中心設在武昌,主要是為了對付劉備。現在兩家化干戈為玉帛,如果再呆在武昌,就顯得不和諧了,帶有挑舋的味道,所以都城必須后撤。

  更重要的是人心向背。

  江東是孫權發家的起點,多年來自然而然形成的深厚情感並不是輕易就能一刀兩斷的。他搬到武昌后,江東的老百姓和大族全部變成了哀傷的怨婦,天天翹首以盼在外征戰家屬的回歸。還編了童謠表達內心的不滿:“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就建業死,不就武昌居。”

  因此,孫權和一批隨同的大臣戰士們在武昌是萬不得已,在戰事頻繁的時候,浴血刀鋒,可以暫時忘記思鄉的苦痛。一旦四周寂靜,微風輕輕吹起,遙遠故鄉的聲音就會在所有人心頭呼喚:歸來吧,浪跡天涯的游子﹔歸來吧,別再四處飄泊。

  建業地位一步步在提高

  孫權在武昌的日子,對建業也是念念不忘。建業有9年的試用期,一直沒有正式的名分,孫權離開后則把建業的地位一步步提高,相當於先提為“市級領導”,再提為“省級領導”。來看看過程:

  219年,他離開建業,立即任命大將呂范為丹陽太守,丹陽郡的行政中心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但孫權沒讓呂范住在宛陵,而是駐守建業,說明他對建業的重視。

  221年,孫權把丹陽郡的行政中心從宛陵移到了建業。這是南京歷史上第一次成為一個郡的行政中心。相當於成了市政府所在地,辦公地點位於現在的武定橋東南,秦淮河南邊,大致是現在的雙橋門、大明路一帶。南京在古代為什麼又叫丹陽,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223年,孫權又任命丹陽太守呂范為揚州牧,相當於從市長提拔到省長這個位置,統14個郡,148個縣,行政中心(古稱治所)設在建業。這是南京歷史上第一次成為一個州的行政中心,相當於成省政府所在地,辦公地點在丹陽郡行政中心的東南二裡處,秦淮河南邊,大致是現在的江寧區和雨花台區交界處。南京在古代為什麼又叫揚州,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229年,孫權從武昌遷都建業,這是南京歷史上第一次成為國家都城,順利實現“三級跳”。“六朝古都”的歷史就從這一年算起。

  那麼孫權把都城選在建業首先看中的是什麼呢?

  是風水。

  揚子晚報記者 楊民仆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