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老舍誕辰116周年時,“人民的藝術家——老舍、胡絜青藏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前,老舍、胡絜青的四位子女舒濟、舒乙、舒雨、舒立將家中所存父母舊藏的多幅書畫作品無償捐贈中國美術館,其中既包括如趙之謙的《手札》、翁方綱的《行書<吳靜岩傳>》、何紹基《小楷書》等明清時期書畫作品,還有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陳師曾、傅抱石、林風眠、陳半丁、王雲等近現代大師的書畫佳作,體現了中國近現代書畫界的最高水平。
舒乙說:父親收藏的“齊白石”舉世罕見
老舍是著名的文學家,同時對繪畫有自己的美學追求。老舍之子舒乙說,老舍是“當代文壇上最懂畫的文人”,他“不光收畫藏畫,他還評畫論畫,寫一系列關於美術的文章,對同時代的每一位大畫家都有評論,和藝術家們結為貼心好友”。
老舍夫人胡絜青則先后師從齊白石、於非闇。老舍夫婦二人雅好收藏,家藏頗豐。他們的藏畫,有些是畫家贈送,有些間接求得,有些是從市場上買來的。所藏作品縱跨古今,數量可觀。老舍夫婦常把這些藏品張挂於家中,不僅定期更換,更邀請好友共同賞玩,長此以往,他們家客廳的西牆在當時有了“老舍畫廊”之稱。
舒乙說,父親收藏的不少齊白石的作品都是罕見珍貴畫作,不少是齊白石成名前的精品,“有一幅畫是齊白石畫的孤雁,這是他1921年畫的作品,那時候他剛剛五十多歲,沒有出名,這張畫是他當時心情的自白,當時的他很孤傲,沒有人理他,在齊白石幾萬件作品當中,這是唯一一件他畫的孤雁。” 齊白石自稱“詩第一,印第二,書第三,畫第四”,在此次捐贈作品中,老舍的子女特意挑選出家藏齊白石這四方面的代表作,包括國畫《紅衣牛背雨絲絲》、書法《百花齊放》、印章《長壽》以及含有其自作詩文的美術作品等。這些作品大多帶有老舍、胡絜青的上款或其親筆題簽,部分作品填補了國家美術收藏空白。
吳為山說:舒家子女將家寶升格為國寶
記者看到,展覽第一部分為“老舍、胡絜青自作書畫作品”;第二部分是“老舍、胡絜青藏齊白石書、畫、印作品”﹔第三部分為“老舍、胡絜青藏歷代書、畫、印、硯作品”。這三部分的200余件作品完整呈現了老舍、胡絜青所作所藏的書、畫、印、硯的品位和質量,同時觀眾可以近距離感觸老舍、胡絜青與齊白石、黃賓虹、任伯年、吳昌碩、林風眠等大師交游的藝壇佳話。
對此,舒乙以五點“難得”概括此次展覽,“展覽作品之多難得、創作類型之全難得、作品質量之佳難得、時代跨度之廣難得、文藝相交之深難得”,展覽是對老舍、胡絜青藏畫序列的一次完整梳理。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說,在商品經濟的時代,收藏家們都會把自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祖上收藏的畫作作為傳家寶,而舒乙兄弟姐妹幾個人竟然把所有的名畫收藏、罕見的名作無償捐贈給國家,把家寶升為國寶,是一個偉大的決定。
(文陳夢溪 新華社記者魯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