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粵劇名伶鄭培英病逝 生命最后時刻仍在台上講粵劇

2015年02月10日07:55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粵劇名伶鄭培英病逝 生命最后時刻仍在台上講粵劇

  2月8日晚,著名粵劇名伶鄭培英,在廣州文化公園中心台接受訪問期間,突發急性心肌梗塞暈倒,送院搶救無效,於晚上10時40分與世長辭。廣東粵劇院發文稱:“鄭培英老師一生對粵劇藝術貢獻良多,她的離世是粵劇界的一大損失。”

  文/廣州日報記者曾衛康、羅樺琳

  “當晚精神狀態一直很好,沒想到如此突然。”提起鄭培英老師的突然逝世,廣東粵劇院原藝術室主任、著名編劇家潘邦榛表情黯然。

  2月8日晚,《紅船星輝》之“粉墨春秋七十載”著名粵劇文武丑生葉兆柏專場見面會在文化公園中心台舉行。78歲高齡的著名粵劇文武丑生葉兆柏表演了精彩的折子戲,鄭培英及潘邦榛作為嘉賓上台接受採訪。

  “鄭培英講到,自己與葉兆柏是幾十年的好朋友,她贊賞葉兆柏的藝術成就,但兩人是‘台下的好朋友、台上的死對頭’。比如在《山鄉風雲》中,她演春花,葉就演斬尾蛇﹔在《血濺烏紗》中,她演好官的妻子,葉演貪官,威嚇拉攏好官的妻子,最后好官不得不將妻子也判了刑。”

  潘邦榛說:“回想起以往在台上的點滴,鄭培英較為激動,突然她講了句‘我暈了’。初時,我們還以為她又在講戲,誰知她一下子倒在沙發上不省人事。”

  “大家急忙跑到台上搶救,后又由120送到醫院急救,但最終她還是離開了。”當天晚上10時40分,鄭培英老師因突發急性心肌梗塞與世長辭。

  潘邦榛稱,雖知鄭培英老師一向心臟不好,一直求醫問診,但也沒想到會這樣突然辭世。

  “昨天晚上,就在上場前,她還跟我商量,說:‘阿潘,你看我唱的好曲不少,你又擅長寫名曲賞析的文章,不如寫寫如何通過唱腔塑造人物性格的賞析文,供后輩參考?’她時時刻刻都在想這些,真是為粵劇事業貢獻了一生。”

  擅演悲劇,號稱“催淚彈”

  鄭培英拜擅長演悲劇的傅少芳為師,擅長“青衣”,最擅演的是悲劇人物。

  “比如在《秦香蓮》中主演的秦香蓮,在《牡丹亭》中主演的杜麗娘,在《袁崇煥》中主演的袁夫人,在《血濺烏紗》中主演的程氏,細膩深刻,形神畢肖。在現代戲《江姐》中主演的革命先烈江雪琴也深入人心。為此,觀眾還稱她為‘催淚彈’。” 潘邦榛說。

  而在唱腔上,鄭培英曾拜師紅線女,尤擅“長句滾花”。她唱過的唱段如《牡丹亭》之“寫真”“魂游”、《秦香蓮》之“琵琶詞”、《花王之女》之“賣花”、《江姐》之“烈火燒干眼中淚”,也深受觀眾喜愛與傳唱。

  周總理看過她的表演

  鄭培英曾經多次表示,特別感激一手栽培自己的紅線女、馬師曾,以及跟自己有過多次合作的羅品超。

  弟弟鄭衛國表示,馬師曾主演《屈原》時,曾讓她飾演婢娟。有一次周總理還在廣東迎賓館裡看過他們的演出。

  扶掖后輩:准備收第17個徒弟

  鄭培英老師扶掖后輩不遺余力,被廣東粵劇學校聘為藝術顧問,為學生授課。她的愛徒曾慧、麥玉清等也是國家一級演員。

  由於近年身體欠佳,鄭培英公開參加活動已不多,但她一直堅持收徒授藝,與愛徒見面的時間反而比較多。

  麥玉清向記者回憶道:“鄭培英老師對藝術的追求很執著,對自己、對徒弟的要求都很高。但她教導人的方法是鼓勵式,令人很容易接受。前年我在排蔡文姬的劇,一早就將劇本拿給老師看。老師在很多句子上都細致地寫上了表演建議。看我排練時,有一句‘滾花’,她覺得我的腔拉得不太好,用另一種方法更符合人物性格,還示范給我看。”

  麥玉清說,得知老師突然去世的消息,自己簡直不能相信。就在7日中午,她才與老師和老師的家人一起吃午餐。“8日我要到農村演出,以往逢節日都有與老師吃飯的習慣,於是7日就與老師一起午飯,我還祝她新春愉快,健康長壽。昨晚,我聽著老師曾在微信裡發給我的、稱我為‘玉清乖女’的說話,一直難以入睡。她很愛惜我們,經常叫我們保重身體。本來還約好3月份到老師家集中,學習老師的滾花唱法。”麥玉清傷心道。

  據介紹,最近鄭培英還跟家人商量是否招收第17名弟子,考慮過了年搞拜師儀式。

  “姐姐最近特別忙碌,”鄭衛國說,“在最近一段時間裡,姐姐還在順德登台,演唱《胡不歸》段子。她說,年紀大了,常忘掉詞。我還通過電話、微信等,唱過一段提醒她如何唱。”

  “還有大年初二的約會,她發起的,叫分散在各地的8個兄弟姐妹聚集廣州,她來主持活動……”

  孝敬雙親:工資上交隻留4分錢

  “姐姐在我心目中是亦師亦母,”鄭衛國是鄭培英的四弟,他說,“我們有八兄弟姐妹,培英最大。她非常勤奮好學,當時班主任還不想她學粵劇,擔心學粵劇荒廢了學業,但她還是堅持下來。”

  鄭衛國說:“我11歲從韶關出來廣州讀書,跟著姐姐生活。姐姐供書教學,還教我學習粵劇,我的藝名也是姐姐取的。”

  當時,鄭培英進入廣東粵劇院工作。“工資收入,她全部寄回家中。我們家兄弟姐妹多,家庭開銷比較大。姐姐每個月發工資,隻留4分錢在身上,其他都上交。她笑稱,‘這些錢都不夠過海(輪渡)’。”

  “姐姐近年身體好了,沒想到這麼突然,”鄭衛國表示,2009年,鄭培英身體比較差,因為心肌問題等,住入醫院,甚至接到過病危通知書。

  “媽媽當時病危,我們家裡人決定,這個消息不能告訴姐姐,以免她接受不了這個事情。每次她打電話給媽媽,我們就說媽媽已經睡了,或者說媽媽在樓下散步。”

  直到鄭培英病情好轉,家人才將母親的噩耗告訴她。

  編寫多本粵曲資料

  鄭培英從藝六十年,但她不僅僅滿足於舞台表演,而是希望以多種方式推動粵劇發展。她曾與人合作編寫《粵曲大全》、《粵曲欣賞手冊》、《鄭培英粵劇唱腔集》、《鄭培英藝術之路》等書,還錄制了許多音像資料。

  在2013年出版的《梨園未了情》一書中,她對自己較為了解熟悉的同行、藝人、發燒友作了深情記述,共有206篇之多,突出了他們的藝術特點,還寫到與其交往、合作的體會。

  我熱愛粵劇,置身於藝術殿堂舞台,盡情揮洒,演繹人生百態,吟唱角色悲歡離合,我視為平生一大樂事。戲是我的魂,我的根,粵劇已與我的生命融為一體。

  ——鄭培英

  粵劇名伶

  鄭培英,粵劇著名演員,1936年10月25日出生,廣東增城人,父親經商,后一家定居韶關市。父母是典型戲迷。鄭培英和弟弟常跟他們去看戲,到后台看演員化妝,平時就在家跟留聲機學唱粵曲。

  后來,鄭培英拜擅演悲劇的傅少芳為師,獲其指點。進入廣東粵劇院工作后,她得以與馬師曾、紅線女、羅品超、文覺非、少昆侖等同台演出。1983年8月,她與羅家寶、盧秋萍、劉錦榮等隨廣東粵劇團赴港澳等地演出。她主演的《秦香蓮》情真意切,令觀眾為之傾倒。新馬師曾在港專程會見她,並和她合影留念。

  曾獲獎項

  1981年,演唱《斷橋會》、《熱情候你報佳音》,獲太平洋影音公司雲雀獎。

  1985年,《海角情天》飾羅草蓮,獲廣東省現代戲匯演表演一等獎。

  個人作品

  牡丹亭之拾畫

  陳世美不認妻-闖宮

  陳世美不認妻-訴苦

  真假牡丹-追魚

  牡丹亭-還魂

  搜書院-初遇訴情

  救風塵-盼兒智賺

  碧海狂僧

  游園驚夢(上)

  游園驚夢(下)

  上林苑和詩-七絕詩和

  上林苑和詩-同游上苑

  沙家濱-智斗

  潞安州

  銀河抱月歸

  江上琵琶

  枯井葬芳魂(清宮怨)

  洒淚別長亭

  牡丹亭-杜麗娘寫真

  丁山梨花鬧洞房(選段)

  白居易與琵琶女

  胡不歸-慰妻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