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陝西多地也有"肉身佛" 有塑像泥皮脫落現完整骨骼[圖]

2015年03月26日11:08    來源:華商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陝西多地也有"肉身佛" 有塑像泥皮脫落現人體(圖)

陝西多地也有“肉身佛”有塑像泥皮脫落現人體(圖)

  匈牙利博物館日前展出一尊千年佛像,內藏一名高僧遺骸。經初步鑒定,該“肉身坐佛”是福建20年前被盜的章公祖師像。目前,國家文物局正在梳理完善相關証據材料,並積極與有關部門協商開展追索工作。

  “肉身佛”到底是什麼樣子,陝西是否有“肉身佛”?昨日,華商報記者多方採訪了解到,我省多地也有肉身菩薩或者肉身泥塑像。

  志丹

  肉身泥塑像 骨骼完整潔白

  在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今叫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2006年度業務匯報會上,專家對外公布了我省志丹縣馬頭山發現一尊全國罕見的明末清初道教肉身泥塑坐化像。

  昨日,省文物保護研究院研究員齊揚告訴華商報記者,這尊泥塑像被發現時,人們透過脫落的泥皮看到泥塑裡面的人體,才知道裡面是肉身。

  這尊肉身泥塑保存在馬頭山林區一處非常隱秘險峻的天然石龕下,由於其身體被泥封,當地人稱之為“坐化娘娘”,直到泥塑被敲開,真身露出后才發現其可能是得道高人。這尊肉身泥塑端坐在一個泥方台上面,塑像高0.85米、寬0.45米,方台高0.4米、寬0.93米。帶有彩繪的泥塑人物頭挽發髻,背北面南,盤腿而坐,神色略顯憂郁,泥塑的道袍線條流暢。透過脫落的泥皮,可以看到裡面的人骨基本完好,骨骼完整潔白,表面泥層中谷稈仍然黃亮而有韌性。

  為保護好這尊肉身泥塑像,文物修復專家對其進行了修復保護,並把坐化像從石窟請到新建的坐化殿。齊揚說,當時專家學者對這尊塑像從歷史背景、文物屬性、年代等多方面進行了研究,同時採用了碳十四測年技術對泥塑內的植物(谷草)進行相關的檢測,最后確定其年代是明末清初。

  華縣

  山上一道觀發現泥塑彩繪真身坐像

  2008年,渭南華縣進行文物普查時,在一座山上的玉泉洞道觀中發現泥塑彩繪真身坐像。華縣文物旅游局局長郝益民昨日告訴華商報記者,該塑像坐東向西,盤膝而坐,雙手放在膝上,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頭戴道冠,身穿道袍。正殿北側的岩洞前有一通《重修玉泉洞碑記》石碑,碑文記載清乾隆元年當地群眾集資修繕玉泉洞的概況。該泥塑彩繪真身坐像是清代的,現在他們已經採取措施將其保護起來,並用鐵柵欄將其與人分隔開來,還有文保員進行保護。

  嵐皋

  黑色肉身菩薩 軟組織尚有彈性

  除了上述兩尊泥塑彩繪真身坐像外,在安康嵐皋縣的南宮山,還有一尊肉身菩薩。嵐皋縣文廣局專家告訴華商報記者,根據史書記載,嵐皋縣溢河鄉境內的南宮山中峰的蓮花寺(原名南宮觀),建於北宋靖康二年,清嘉慶年間改為觀音殿,成為佛教寺廟。

  嘉慶二十五年(1820)七月初二,廟宇住持宏一達慈與其僧友法眾達鑒圓寂。弟子通鑒分別為兩位高僧修建舍利塔。清道光年間,宏一達慈舍利塔倒,暴露出的肉身不腐不爛,弟子們遂將其肉身供奉於觀音殿內,並改名蓮花寺。

  文革時期,蓮花寺被毀,善男信女將肉身盜走,藏於城東嵐河北岸的五裡堰一洞穴內,后被人偷偷火化。1979年,一香客在舍利塔滑裂孔洞中又發現了一具呈紅黑色,軟組織尚有彈性,正襟端坐,左手五指並攏,作誦經狀,右手扶膝,懷中一缽,缽中置一如意,好像參禪已深的肉身——法眾達鑒的肉身。1997年,旅游部門又在原址對蓮花寺進行初步恢復,將該肉身長期供奉於內,2000年,蓮花寺被恢復原貌。

  高僧如何坐化?

  幾百年過去了,肉身塑像是如何保持端坐模樣的呢?在西安市的考古發現中,曾出土一坐化缸,從而揭開高僧坐化之謎。

  當時的高僧如何坐化?前幾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曾在西安木塔寺生態遺址公園一僧侶墓中,發現了這座墓葬裡僅有一個類似家用的水缸,上面有一個大盆子蓋著,這就是傳說中的“坐化缸”,十分罕見。坐化缸高67厘米,缸口最大直徑有79厘米,呈土灰色。當考古專家將坐化缸上面的盆子揭開時都驚呆了:裡面還有一副白色的骨架。幾百年過去了,骨架上半身雖已傾斜,但雙腿依然盤坐,依稀能看到高僧盤腿坐化的模樣。

  在“坐化缸”裡,考古專家根據提取出衣服的纖維,還有吸潮氣的麥草、炭灰等分析,這位高僧可能生活在明清時期。專家推測,高僧坐化后,安放在坐化缸內,放上麥草等,然后用盆子將缸口蓋上密閉,經研究,這樣比起棺材等安葬形式能夠更好地保存肉身,有時經過好幾年都不會腐爛。

  肉身泥塑如何制成?

  這些肉身佛如何制成,為何能千年不腐?有媒體報道稱,得道高僧在坐化之前服用防腐草藥,可致尸體千年不腐。也有媒體報道稱,肉身佛的形成與僧人圓寂后的處置方式有關,如1954年,慈航菩薩圓寂,弟子遵其遺囑,將其放進缸裡,人呈跏趺(ji? f?盤腿而坐,腳背放在大腿上,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盤坐,並在座下及全身周圍,墊上炭屑和石灰,然后在上面再倒扣一個同樣的缸密封。三年后開缸,缸裡出現了一汪水,慈航菩薩肉身完整,弟子為其舉行裝金的工作,此為台灣第一尊肉身菩薩。

  據多位專家告訴華商報記者,古代一些修行較高的道教或佛教人士坐化后,遺體不做處理卻能夠完好無損,后人便將其肉身塑像予以膜拜,但是否是服用防腐草藥等保持千年不腐,目前還不清楚。

  對於我省發現的真身泥塑造像,多位專家認為,當時應該是得道之人坐化幾年后,對肉體進行處理,之后將“人”身上裹上麻布,以骨架作為支撐進行泥塑,泥塑后再涂上彩繪或者貼金等。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