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民網>>文化>>正文

“自梳女”:終身不嫁 不能歸葬娘家 備受侄甥尊重

2015年03月25日08: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自梳女”:終身不嫁 不能歸葬娘家 備受侄甥尊重

  “雞公仔,尾彎彎,做人心抱(媳婦)甚艱難,早早起身都話晏(晚),眼淚未干入下間(廚房)。”這首舊時歌謠說的是封建社會已婚女人的卑微命運。在清朝后期,一些女性卻嘗試著去反抗這幾千年來的一成不變。

  據《順德縣志》記載,清朝末期,順德地區繅絲業發達,女工經濟獨立,看到出嫁的姐妹受婆家輕視,地位低微,便情願不嫁。她們是“自梳女”的先驅。上世紀30年代,女人們結伴前往南洋打工。數十年過去,青絲變白發,她們便自行挽起發髻以示不嫁,是為“自梳女”。日前,有關“中國最后的自梳女”的報道讓社會關注到了這些現在已經90歲上下的奶奶們。

  她們與大多數為謀生而遷徙的華人一樣,老實勤快,所以深得雇主信任,立足也快,“自梳女”歐陽煥燕甚至一手帶大了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小女兒。青春韶華,未來還不確定時就遠離家鄉,她們中不少人用全部的青春和勞動幫襯了家人的生活,也換得了自己的經濟獨立。

  她們又與其他華工不一樣,自立於社會的女人要付出打破禮法的代價。

  最直接的就是終身不婚。有人拿“自梳女”和當今的“大齡剩女”做比較。兩者之間或許有相似,但“自梳女”和如今的大齡單身女孩卻絕不等同。“剩女”更多的是私人的選擇。而“自梳女”黃月蓉老人說起自己獨特的經歷時說,“我們去南洋打工,也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這在當時,是很正常的情況。”她們的出現更多是在時代大環境的壓力下不得不做的理智決定。對於終身不婚,老人們並不像世俗想象中的“后悔”,反而很平和,“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都想自強自立”。

  “自梳”在某些地方甚至意味著不能歸葬娘家,然而讓人欣慰的是,歸來的她們備受侄甥的尊重。不過,老人們更傾向於“自由”的獨居生活,交友圈子也不大,以老姐妹為主。

  不同於現代的單身貴族,“自梳”還意味著離家自立的勇氣、不婚的代價以及對家人的信任和犧牲。生活中,她們穿著朴素,發髻卻一絲不亂。讓人尊重,更讓人尊敬。

(責編:陳苑、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