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徐 寧
剛結束不久的《我是歌手》紅毯現場滿是少女們爆炸的尖叫聲,李健頓時有些誠惶誠恐,他在車裡感慨說,“我也有今天啊”,然后轉頭問宣傳人員,“這不會是你們買的(粉)吧。”
沒錯,李健紅了。各種微信營銷號、新聞稿都開始寫李健,那些淡然詩意的,儒雅文藝的,時尚帥氣的,婚姻安寧幸福的……也許都是李健,也許都不是,但從筆觸看,絕對是出於熱愛的。
為什麼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李健會如此受到熱捧?很多人會說,李健是歌手、詩人、段子手、理工科、清華出身、人格魅力和現實反差等等,可是,把這些標簽放在高曉鬆身上也同樣成立,而且他還要比李健多一分風流。誠如和他有過幾面之緣的央視主持趙普所說:“一個歌手,十年時間都沒學會逢迎,有什麼必要現在開始屈身做戲。無非是照顧市場,無非是遷就歌迷,無非是不期而至的掌聲與喝彩。統統不要又如何?一樣擁戴者眾!”
是的,李健如今有了眾多擁戴者,但他並沒有被人氣沖昏頭,《我是歌手》前后的李健,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我是歌手》之后,譚維維立刻簽約了全新的唱片公司,A-Lin也開啟了新一輪的巡演,但是李健似乎一直沒有動靜。
李健團隊的工作人員說,李健並不是沒有邀約,比賽結束后各種商業活動紛至沓來,但是很多都被團隊婉拒,“找過來的人真的很多,但是團隊一直比較謹慎,不會單純因為金錢貿然去接一些不太符合藝人格調的活動。這是不會變的。比如會有一些廠商的活動和年會,那簡直是用錢來砸的,但考慮到演出的場地和音響可能不那麼專業,團隊經過商量都婉拒了,因為考慮到李健對唱歌這件事還是有所堅持的。”
這一點和2010年的李健沒有變化,彼時發行《音樂傲骨》,李健和記者聊到過商演的問題,他說,“賺錢永遠是做生意的人最能賺。如果你覺得賺錢是第一目的,那就要考慮市場,但是,音樂又是跟藝術有關的東西,還是應該真誠一點,純粹一點。能不能被市場接受,或者能有多少人聽,是運氣吧。”
被婉拒的還有很多採訪。彼時李健發行專輯,採訪都是宣傳人員找上門來的,現在主動邀約的媒體不計其數,甚至還有《人民日報》,隻因李健在《我是歌手》節目上介紹的書近乎脫銷,所以會請李健配合世界讀書日的主題。工作人員說,“很多藝人紅了,一天拍8本雜志,李健不行,他希望每個訪問都有質量和意義,如果大家翻來覆去問同樣的問題,他會問我們‘為什麼’。我們為他選擇通告的時候,盡量安排每個通告都能說出不一樣的東西。但不能多,你必須給李健留出生活、休息、看書的時間,他不喜歡每天密集的生活,他追求的是慢生活。”
李健的確是一個很難被外界所干擾的人,他在2013年《拾光》專輯時曾和記者聊到,很多商演都不能演唱自己喜歡的歌,這讓他很苦惱,“比如說有一首歌叫《戀人》,上來第一句就是:‘有一天我要離開世界。’商演不會讓你唱這樣不吉利的歌,但從文藝作品來說它是很好的……”即使《傳奇》大火之后邀他寫歌的人多了,但李健還是婉言謝絕,“我不太可能接這樣的工作的,我自己都寫不過來。”
李健團隊的工作人員透露了李健接下去的檔期安排,“4月要去美國,花幾天的時間錄制一檔和電影有關的節目,然后會在國外待一個月,因為他喜歡旅行和電影,在美國期間也會有更多安靜的時間整理新專輯的后續。5月進入新專輯制作部分,預計5月底、6月初會有新作品問世。因為有了作品,所以訪問也會在那段時間開始排。下半年還會啟動巡演。至於商業演出,最快推進的是音樂節,因為李健很喜歡音樂節的氛圍。”
昨日,李健接受了晨報的專訪,他說成名太早未必是好事,因為一旦成名,屬於你的時間和積累都將變得很少。所以,別人開啟巡回演唱會,李健開啟巡回旅行模式,他眨巴眨巴大眼睛,施展冷幽默:“接下來,我准備去大城市旅旅游——鐵嶺……”
[對話]
“我對這個名次很滿足,進入決賽就是真正的勝利”
晨報記者(以下簡稱“晨”):相對以前接受採訪,現在顯得更加自然,是以前矜持麼?
李健(以下簡稱“李”):以前也是這樣,隻不過以前別人對我了解比較少而已,或者說以前沒有那麼多的作品,別人不夠了解,又或者別人不太跟你聊和音樂有關的東西,因為你缺少話題,記者不可能和你聊家常,所以他們不會了解你是否擅長談話。
晨:你是否真的需要這樣一個舞台証明自己是歌手?
李:我不需要什麼証明,我很早以前就是歌手,這個舞台對我有兩點吸引力:一,自我心理素質和音樂的提高﹔二,通過這個舞台留下一些別人的作品,因為這個舞台的硬件設備是最棒的。我對這個名次很滿足,或者本身預期就不覬覦名次,所以無所謂滿不滿意,進入決賽就是真正的勝利。我不太喜歡進行總結,現在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趨於多元化,進入強調個性化的年代,但這個舞台告訴我,樂壇真正的好作品是稀缺的,對我而言選擇歌曲很為難——無論內地還是港台,真正的好作品很少。好的標准一要好聽,二是流行歌曲詞和曲要達到一個水准,三是打動我。打動我比較難,所以適合我的歌曲真的很少。
晨:你是帶著改變大眾聽歌審美的使命麼?
李:展現自我並不意味肩負使命,所以我沒有,我沒有意識到自己跟其他人不同,我的初衷很簡單,人們聽完之后對於風格展現的理解是因人而異的,那些所謂風格感受是觀眾的理解,對我來講是展現真正的自我——無論是舞台上音樂表現的自我,舞台下本身展現的自我,包括態度、對問題的看法等。
晨:聽說專輯已經制作完成了?
李:在“歌手”之前,新專輯已經基本結束了,來不及自我懊悔,無論有沒有這個節目,我對音樂的要求一貫很高。
晨:相對而言,人們會更喜歡你唱情歌時的專注。
李:其實我的情歌很少,很多歌看似是情歌,其實不是,我有一次去台灣地區做宣傳時候,當地有一個權威人士問我說,你怎麼不好好寫情歌?情歌那麼少?流行歌曲其實還是很膚淺的。台灣有兩個DJ和我討論說現在歌曲的內容太單一,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和社會形態有關,國泰民安、老百姓安居樂業,所以隻能寫這個,已經沒有那麼多沖突了。其實我覺得情歌很難寫,像歐美的情歌就很好,現在也有人多人傳唱,我不喜歡太膩膩歪歪的那種。
晨:你在意專輯的銷量嗎?
李:其實我不太在意這些,而且你在意也沒有用,因為很多人連聽CD的機器都沒有,你做這張專輯肯定就是自己留一部分,少部分人會喜歡。很多人同樣花50元去看商業片和文藝片,誰賺的多?當然是文藝片了,它就幾百萬的成本,好萊塢電影幾個億的成本,所以真正商業的是那些所謂的文藝片。大眾會想當然的理解。
“舞台是一個幻象,你怎麼能把夢下載到現實中?”
晨:你是個時尚的人嗎?
李:時尚對我毫無影響。
晨:你無時無刻都是安靜的美男子嗎?
李:生活和舞台不能說完全相反,但是肯定是不一樣的,我喜怒不形於色。我也不是品行多高尚,修為多好的人,適當釋放情感也是必須的。我有時候也會急躁,比如堵車、工作累,我會急躁,但這和接受媒體採訪一樣,都是不值一提的。
晨:你現在火了,還能好好享受生活嗎?
李:我又不是犯人,如果說有影響,不會因為《我是歌手》節目的播出停止了影響,生活還是一如既往,不變的還是你的心態。我強調,我並不熱愛這個行業,只是喜歡唱歌和作曲而已,對於其他不適的工作,我只是把它當成必須要做的事情——作為歌手分內的事,我催眠自己這是和音樂有關,再逐漸調整自己的心情。
晨:你對外界對你家庭的報道怎麼看待?
李:不想多談。
晨:所以你平時的生活很低調?李:對,比如說你是一個文人就該保持健康的體格,經常鍛煉,你是一個運動員就應該多看書,你的工作是面對人群,在生活中就要遠離。人活著是為什麼,是為了享受生活,人沒有說為什麼而生,為什麼而生的人其實是悲劇的。因為舞台是一個幻象,生活是現實的,你怎麼能把夢下載到現實中?所以我覺得應該忽略工作的重要性。名利,其實都是偽名利,都是反名利,真正的生活還是日常的本質。
晨:比賽結束后,是不是也要開啟巡演?
李:我馬上要開啟我的巡回旅游,第一站去大城市鐵嶺……4月份去美國,在L.A錄兩首歌。我覺得夏天適合旅行,秋天適合演出。這次的巡演我會把以往忽略的舞美加以呈現,我的意識也在改變,當然可聽性還是第一位的,但可看性如果跟上,難道不是兩全其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