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唐代"高考"流行推薦 王維為考狀元不惜假扮藝人

劉紹義

2015年05月20日08:58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王維為考取狀元不惜假扮藝人

  資料圖片

  國學教育

  文/劉紹義

  唐代的“高考”試卷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但不“彌封”,相反,考官們還會根據他們的推薦人遞上來的“行卷”,與“高考”試卷相對照,來檢驗考生的“綜合素質”,決定是不是錄取該考生。

  所謂“行卷”,就是考生們在考試之前,把平時寫的一些最得意的詩賦文章加以編輯,寫成卷軸,帶到京師,呈送給朝廷權貴或者社會名流,請求他們向主考官推薦的一種考試方式。據記載,它在唐朝的考生中非常盛行。

  “相逢意氣為君飲”的王維,20歲赴長安參加“高考”時,為了考中狀元,拿著自己的“行卷”先投到唐玄宗的弟弟岐王門下。當得知太平公主已經將狀元的頭銜給了另一個文人張九皋時,王維知道自己沒戲了,因為太平公主要比岐王的權勢大得多。岐王就給王維出了一個主意,讓他在太平公主舉行的宴會上,裝扮成伶人,給愛好音樂的太平公主彈奏琵琶,以此博取太平公主的賞識。

  宴會那天,王維應手揮弦,意態瀟洒,所彈的曲子哀婉淒切,動人心魄。太平公主聽了,贊不絕口,又加上王維“妙年潔白,風姿郁美”,太平公主不知不覺就喜歡上了這個年輕人。岐王趁機把王維推薦給公主,說:“此生非隻通音律,至於問學,無出左右。”公主問王維:“子有所為文乎?”王維即獻上懷中的詩卷,公主覽誦未畢,就大驚道:“這些詩作都是我平素所喜愛的,以為是古人佳作,竟然都出於你之手!”於是急忙命王維換衣,待以上賓之禮。岐王便說王維希望此次“高考”能中狀元,請公主多加關照。公主不假思索地答應了,立即派人把主考官召至府上,告訴他必須以第一名錄取王維。王維就這樣中了進士第一名。

  白居易也曾因“行卷”受益匪淺。據唐代王讜《唐語林》記載:“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謁顧著作況。況睹姓名,熟視曰:‘米價方貴,居亦不易。’及披卷,首篇曰:‘咸陽(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乃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也。’因為之延譽,聲名遂振。”

  “行卷”當然要以精為要,切忌“臭婆娘的裹腳又臭又長”,一般是幾首出色的詩,幾篇優秀的賦,就可以達到目的了。但也有連篇累牘,錄入大量詩文的行卷。如杜牧的行卷,竟錄了150首詩歌,皮日休更是驚人,十卷“行卷”裡收錄了200篇首詩文,真可謂是“賃居槐拶屋,行卷雪埋袍”了。

  “行卷”打破了“一考定終身”的弊病,為唐詩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它也存在著不少弊端,由於行卷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考生的命運,不少人就在行卷上做起了手腳,偷竊抄襲、捉刀代筆之風一時盛行。武則天當政時期,曾下令用紙糊上考生姓名,但並沒有形成制度。直到宋朝淳化年間,宋太宗才採用監丞陳靖的建議,推行“糊名考校”法,糊住姓名、鄉貫,決定所錄取的試卷后,才拆開彌封,以“革考官窩私之弊”。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