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恭 驍勇善戰 蘭陵王愛兵如子
一千多年前,盛唐的某個午夜,長安城中的教坊內,數名宮女在教習的指導下,認真地排練著《蘭陵王入陣曲》。這首她們明天要在宮廷宴會上表演的曲子,是當時非常流行的歌舞樂,它描述了一位將軍破陣殺敵的故事,氣勢雄渾,蕩氣磅礡,深受王公貴族們的喜愛。正因為如此,它也成為教坊宮女最熟悉的樂曲,她們時時排演,每一節音符、每一個舞蹈動作都熟稔於心。然而,無論是觀眾還是演出者,也許都不知道,這首樂曲的主角,竟然是個“貌柔”、“面美”、“白類美婦人”的俊秀少年。
他就是蘭陵王,北齊的王子高長恭。長恭王子確實擁有著一般男子所不及、甚至讓女子都垂涎不已的美麗容顏,以至於在戰場中?殺時,他都不得不戴上猙獰的面具,否則那張漂亮的臉蛋根本不足以震懾敵人。
對蘭陵王而言,這種隱藏自己俊容的行為並無新奇,他從來都不“靠臉吃飯”。身為王子的他,從小喜愛讀書,無論做什麼,書都不離手,尤其是兵書,他基本是百讀不厭。南北朝的混亂時局,帶給他無數的實踐機會,在漫天烽火中,他身經數百余戰,練就了超群的武藝。一次,北齊的重鎮洛陽被北周的軍隊團團圍住,北齊皇帝急忙派援軍前去解圍。可是北周軍隊的防守太嚴密了,幾批援軍都未能成功。這時,蘭陵王臨危受命。他戴著面具,率領五百精騎在洛陽周邊的邙山殺入北周軍隊的包圍圈,一路勢如破竹,直抵洛陽城下。洛陽的北齊守軍見從天而降這麼一隊人馬,首領還戴著面具,疑心重重,不敢貿然開門。蘭陵王見狀便摘下面具,守門將士一見那張美輪美奐的俊秀面龐,立即歡呼著打開城門。蘭陵王的英勇奮戰鼓舞了北齊軍隊的士氣,城內外的將士同仇敵愾,最后大敗北周。
蘭陵王不僅驍勇善戰,還愛兵如子,從不擺王子架子。有時在征戰途中,好不容易得到一瓜數果,他都拿來與部下分享,因此深得將士們的愛戴。邙山大捷后,蘭陵王更是聲威大震,殊不知,功高蓋主的他已經遭到了北齊皇帝的猜疑,后來竟因一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的失言,落得被一杯毒酒終結年輕生命的下場,藍顏薄命,令人惋惜。
陳繼儒 七分正經三分痴
◎歐南
陳繼儒,明朝大隱士,和董其昌齊名,也是同鄉。一個在野,一個在朝,名動朝野,士人趨之若?。他們共同創立了繪畫上的“南北宗”之說,流傳至今,對后世的影響極大。至於陳繼儒的為人,魯迅在《隱士》一文中曾說:“隱士,歷來算是一個美名,但有時也當做一個笑柄。最顯著的,則有刺陳眉公的‘翩然一隻雲中鶴,飛去飛來宰相衙’的詩,至今也還有人提及。”魯迅並沒有明確表達觀點,但語氣裡似有不屑。當然,陳繼儒並非朱熹之類道貌岸然之輩。他標榜清流,好名,除了喜歡結交於達官貴人,並無什麼惡名。何況他20年不踏入城市,至少在自律上,夠得上是一個真隱士。而人們對他譏諷,說穿了,是有幾分嫉妒的。
陳繼儒並非浪得虛名之輩,他通儒、釋、道。書、畫、詩、文俱佳,又精書畫,古玩鑒賞,可以說,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他無一不通,幾乎就是一個博學多才的通人。
中國的士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道學家,以天下為己任,文以載道,文道合一。韓愈、曾國藩在此列。一類是癲狂張揚,被視為狂誕悖戾、蠱惑人心的狂生。明朝的李贄,魏晉的嵇康都屬於這類人。而第三類人,就是陳繼儒這等聰明人了,他們既不願和當權者合作,也沒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俠士信念。他們懂得權衡利弊,懂得利用自己的名氣撈取價值,是金錢名譽兩不誤的現實主義者。宋代的林和靖、清朝的袁枚都是此間高人。他們都曾被人詬病,但聽來都像是迂腐的牢騷,並不傷及他們什麼!世人逐利,本無什麼可以譴責的,隻要沒有董其昌這種引來人神共憤的惡行,用名氣換來最大利益,至少是不失體面的識時務。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好比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干卿何事!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虛妄,甚至是荒誕的理想不過只是一個愜意的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陳繼儒之類的隱士都是深知其中三味的,留七分正經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陳繼儒《小窗幽記》)。這種堪破世事的清醒,非入道者不可以悟到。
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工。少年既有才名,不到三十,即取儒生衣冠焚棄而自命隱士,絕意仕途。這一方面和他對現實的失望有關,另一方面也和性格有關,在《告衣巾呈》中,他曾說:“長笑雞群,永拋蝸角。讀書談道,願附古人。”在《自題小像》中,他又說:“讀古人書,識古人字。淡然無營,履脫名利。不出戶庭,短褐茹?。為聖人氓,如此而已。”情願做聖人下面的平民百姓,也不願在官場上追逐名利,這是他清醒的一面。通俗點說,就是比較識趣,知道自己不是時代的弄潮兒,是吃幾兩干飯的。如果拿他、董其昌和后來的李鴻章、俞曲園相比的話。李鴻章、俞曲園同為曾國藩弟子,但一個熱衷仕途,一個酷愛讀書。所以曾國藩說俞曲園拼命讀書,李鴻章拼命做官。這都是性格成就命運的寫照。
不是道中客,休作弄巧人。陳繼儒是懂得這種人生技巧的。錢謙益說他:“仲醇為人,重然諾,饒智謀,精心深衷,妙得老子陰符之學。”短短幾句話,就概括了陳繼儒精於謀略,守信譽,重承諾的一面,這其實是他做人的根本。現代人既缺少信譽,又想名揚天下,哪有這種便宜的好事。
又說他,交友顯貴,具有條理。這是他不卑不亢,性情穩重的另一面。人賤,會被人瞧不起,太高傲,又會讓人敬而遠之。這種圓滑的處事技巧,成就了陳繼儒一生,使他既得以逍遙自在,又不缺安身立命所必需的銀兩。一文錢憋死英雄漢,這種剛烈的,陋儒的悲劇,是不會發生在他身上的。
陳繼儒有《晚香堂小品》、《白石樵真稿》等著作傳世,但他最著名的,還是那本流傳至今,暢銷不衰的小品文《小窗幽記》。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