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雲
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
已是深夜,紫禁城內秋風瑟瑟,白玉階上寒霜冷冷。
寢宮的宮牆下,十幾個人影鐵一般凝固著,靜靜地等待著宮內燈火熄滅的一刻。
“噠噠,噠噠噠。”
格子窗傳來輕輕的叩擊聲。
這是事先約好的信號。
那十幾個人影仿佛被解除了定身訣一般,瞬間活動起來,排著隊向寢宮內走去,窸窸窣窣的腳步聲雖然輕微,但在這萬籟俱寂的深夜,聽起來卻有一種無法言喻的驚心動魄。
明朝歷史上犯罪級別“最高”的一起謀殺案即將發生,十六個凶手要殺的人隻有一個——嘉靖皇帝朱厚熜。
是謂“壬寅宮變”。
一
宮人死亡率高達20%
刺殺皇帝,無論如何都是件非常嚴重的事情,但是“壬寅宮變”在《明史》中的記載,簡單得好像居委會頒布的年度十大好人好事:“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誅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無頭無尾,輕描淡寫。如果不是明朝文學家沈德符在著名的史料筆記《萬歷野獲編》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述,隻怕又要變成類似“斧聲燭影”之類的千古謎案了。
一般來說,凶殺案的犯罪人數與暴露幾率呈正比:參與犯罪的人越多,暴露的幾率也就越大。這個很容易理解,人多口雜,人心不齊。主犯守口如瓶,從犯是個話癆,主犯豁出去殊死一搏,從犯總想著撈一筆就溜之大吉,最終肯定會被司法人員撬出個缺口。而整整16個人,確切地說是16個年輕的女孩,謀劃殺害一個人,這個人還是在封建社會具有至高無上威嚴的皇帝,在行動前竟沒有絲毫的暴露——這到底是因為什麼?
眾所周知,嘉靖皇帝朱厚熜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宅男”,此人曾幾十年不上朝,任由朝政糜爛、官員腐敗,自己天天蹲在屋子裡修設齋醮,吃各種沒有國食健字批准文號的私家保健品——仙丹,希望延年益壽,長生不老。
仙丹這種東西,大家隻要記住四個詞就可以了解其真實成分:汞、丹砂、秋石和紅鉛。
汞就是水銀,丹砂就是朱砂又稱硫化汞,秋石是用童男的尿去其頭尾(就是接中間那段尿液)熬煉成精鹽一類的結晶體,紅鉛是用童女初潮的月經血熬煉成辰砂狀物體。
如果擱到現在,都不用把這四個寶貝湊齊了,我隨便拿出一種給人吃,都會被立刻放倒揍扁並罵之以“死變態”,但是朱厚熜就天天服用這些玩意兒,並樂此不疲,奧秘就是煉丹術士們還會摻入參茸、麝香、附子諸種熱性草藥,熬制成砷類化合物。朱厚熜服用之后會興奮神經末梢、全身燥熱,引發性沖動。“名曰長生,不過供秘戲耳”。
誰最遭殃?宮女。
嘉靖一朝,宮女數量達到上千人,絕大部分都是官府強行搶掠的民間女孩,這些少女一入宮門就和外界失去了聯系,“無生人樂,飲食起居,皆不得自如,如幽系然”。不僅如此,她們還要忍受各種可怕的折磨。
《明宮詞》中記述:“世宗性卞,待宮人多不測,宮人懼。”世宗是朱厚熜的廟號,“卞”字做狂躁解。意思是這人精神不穩定,沒事就抽風,搞得宮裡人人自危。《李朝中宗實錄》更有記載:“若有微過,(朱厚熜)輒加箠楚,因此殞命者多至二百人。”如果考慮到整個皇宮的宮女才千人,死亡率竟高達20%,而且死者並沒有什麼罪過,只是一些女孩子們服侍中的無心之失,竟被拷打致死,實在是令人聞之垂淚。
二
一個死扣導致功敗垂成
楊金英忍無可忍。
楊金英是端妃曹氏的侍女,性情剛烈。曹氏容貌端庄秀麗,能歌善舞,是朱厚熜的寵妃。但是朱厚熜一旦抽風,她也難免遭殃,而楊金英更是多次代替曹氏受到責罰,心中的痛苦和憤恨無法壓抑,她領頭串聯了身邊的姐妹們,一共十六個宮女,決心跟朱厚熜拼個魚死網破。
歷史學家胡凡在《嘉靖傳》中指出,楊金英是有“內應”的,這個內應就是寧嬪王氏,王氏長期受朱厚熜冷落和責罰,因此也對其懷恨在心。她參與了楊金英等人的密謀,並議定:在朱厚熜臨幸端妃的寢宮動手。
十月二十一日,朱厚熜吃了仙丹,跑到端妃的寢宮找她泄欲,還把寧嬪給叫來一起侍寢,這可就成了死催的。寧嬪跟楊金英約定,朱厚熜睡下后,由她想辦法支開曹氏和貼身宦官,然后敲擊格子窗為號,展開刺殺行動,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楊金英帶領宮女們帶著已經准備好的黃花繩和黃綾布,埋伏在寢宮附近,得到寧嬪發來的暗號,立刻魚貫進宮,《萬歷野獲編》的“宮婢肆逆”篇,對事件的記載非常生動:“用繩系上喉,翻布塞上口,以數人踞上腹絞之。”宮女們用黃花繩勒住朱厚熜的脖子,朱厚熜從睡夢中驚醒,剛要呼救,一塊黃綾布堵住了他的嘴巴,有的宮女干脆坐在朱厚熜的肚子上勒緊繩索,眼看著這個殘暴的君主“已垂絕矣”。
誰知事情發生了令人無法想見的變化。
“諸婢不諳綰結之法,繩股緩不收。”由於宮女們不知道正確的打結方法,混亂中你一纏我一絞的,打成了一個死扣,勒到一定地步,竟怎麼也無法收縮繩結了。就在大家慌亂無措的時候,“戶外聞咯咯聲”。
來人是皇后方氏,當晚她正在坤寧宮休息,忽然接到急報,有人想要行刺皇帝,方皇后立刻帶人沖了過來。
告密者名叫張金蓮,也是楊金英率領的“少女刺殺組”成員之一,就在她們進宮行刺的一刻,走在隊伍最后面的她突然害怕了,跑到皇后那裡檢舉揭發。
《萬歷野獲編》記述:“皇后率眾入解之,立縛諸行弒者赴法,時上乍蘇,未省人事,一時處分,盡出孝烈(方皇后謚號),其中不無平日所憎乘機亂入者”。這裡主要指的是端妃曹氏。曹氏並沒有參與楊金英和寧嬪的密謀,完全是一個不知情的人,但是由於她一直受到朱厚熜的寵愛,方皇后看在眼裡氣在心上,這一次端妃的寢宮成了“犯罪現場”,正好加以利用,一並除之。
趁著朱厚熜還在不省人事中,皇后代替他擬了一道聖旨:“這群逆宮婢楊金英等並王氏,各朋合謀弒朕於臥所,凶惡悖亂,好生悖逆天道,死有余辜,你們既已打問明白,不分首從,便都拿去依律凌遲處死,銼尸梟首!”
第二天,楊金英和她的姊妹們,“宮婢犯人一十六名”在西安門外四牌坊的西市被殘忍地殺害,與此同時,在宮中,端妃曹氏和寧嬪也被秘密處死。“行刑之時,大霧彌漫,晝夜不解者凡三四日,時謂有冤,蓋指曹妃諸人”。
十六個遇害宮女的名單中,也包含那個告密的張金蓮,處死她的原因是“蓋先同謀,事露始告”。
三
姥姥墳的哭聲
眼下的問題,就是一直昏迷不醒的朱厚熜還有沒有的救。
御醫會診的結果是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該怎樣做,確切地說是誰也不敢擔負責任:萬一開了方子,一劑藥下去,皇帝咽了氣,這到底算是楊金英她們殺的還是太醫院殺的?在方皇后的一再催促之下,工部尚書銜掌太醫院事的許紳不得不站了出來。
曾經在嘉靖年間出任刑部尚書一職的鄭曉,在《今言》一書中記載了朱厚熜獲救的經過:“(許紳)用桃仁、紅花、大黃,諸下血藥,辰時(上午7-9點)進之。未時(下午1-3點)上忽作聲,起去紫血數升,申時(下午3-5點)遂能言,又三四劑,平氣活血,聖躬遂安。”
僅僅不到十個小時的時間,許紳一下子老了十年,摘下官帽,頭發竟白了一片。皇帝救活了,他自己卻搭了一條命進去,轉過年他就一病不起,對家人說自己是救治朱厚熜時緊張過度,“自分不效必殺身,因此驚悸,非藥石所能療也。”不久就去世了。
朱厚熜獲救后,對皇宮產生出了巨大的恐懼,楊金英是處死了,但剩下那些宮女呢,誰知道她們有哪個在謀劃下一輪的弒君?每一想到這裡,朱厚熜就驚恐萬狀,甚至睡覺時不敢合眼,生怕自己在夢裡又被誰勒住了脖子。於是他決定搬到西苑去,住進了明成祖朱棣曾經住過的永壽宮,並將其改名為萬壽宮。此后的近25年的時間,他就在這裡天天朝真拜斗、誦經煉丹,以躲避揮之不去的恐懼感。
從本質上講,楊金英和她的姊妹們發動的“壬寅宮變”,是一次地地道道的抗暴行為,雖然史書上每提及此事就是“謀逆”、“弒君”,但是封建皇家豢養的史官們無論怎樣謾罵和攻擊,也掩蓋不了這樣一個事實:楊金英們所要謀殺的,是一個已經肆意殘殺了二百多個無辜宮人的人渣,她們發起的只是避免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的自救行動,縱使失敗了,也至少能讓這個世界知道,她們不是坐以待斃的懦夫。
“京城西便門外二十裡諸葛庄南,土人名姥姥墳,乃明朝葬宮人處也”。
姥姥墳。
一個聽上去就令人感到辛酸的名字,似乎是大地給世間受盡苦難的女孩子們最后一點溫暖懷抱的地方。清朝著名學者劉廷璣在他的筆記《在園雜志》中這樣描述說:“(姥姥墳)塚固累累,碑亦林立……每於風雨之夜,或現形,或作聲,幽魂不散。”我相信那不散的幽魂中,一定有楊金英和她的姊妹們,縱使到了陰間也在尋找著朱厚熜,給他的脖子上重新勒上一根沒有死結的絞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