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承德達什達瓦部族后裔紀念東遷256年 現存250余人

張帆

2015年08月03日20: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承德達什達瓦部族后裔紀念東遷256年 現存250余人

承德達什達瓦部族后裔紀念東遷256年現存250余人

  承德達什達瓦部族后裔在“蒙古營”圍繞敖包轉圈,以祈求降幅。 張帆 攝

  承德安遠廟內,達什達瓦部族后裔代表依次向先祖之靈敬獻哈達。 張帆 攝

  中新網承德8月3日電(記者 張帆)2015年是衛拉特蒙古達什達瓦部族東遷256周年。8月2日至3日,衛拉特蒙古研究專家、學者和達什達瓦部族后裔代表約60余人齊聚河北承德參加 “承德衛拉特蒙古達什達瓦部族東遷256年研討會”。達什達瓦部族后裔在此間舉行祭典和部族東遷256年敖包祭祀活動。

  當日,達什達瓦部族后裔代表在承德安遠廟依次向先祖之靈敬獻哈達,並來到曾經的達什達瓦部族“蒙古營”祭祀敖包。祭文過后,其后裔往敖包上添加石塊、柳條進行修補,並懸挂經幡。記者看到,參加祭祀儀式的人要圍繞敖包從左到右轉三圈,並將奶酒、點心、糖塊洒向敖包,以祈求降幅。

  據介紹,此次承德達什達瓦部族后裔這種有組織、成規模的祭祀敖包活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58歲的承德達什達瓦族后裔趙桂蘭說:“我希望每年都組織這樣的祭祀活動,讓年輕一代銘記我們的祖先是民族團結的忠誠衛士。”

  承德檔案記載,乾隆20年清軍平定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的叛亂,達什達瓦之妻組織所屬部眾密切配合清軍作戰,立下赫赫戰功。清軍平叛后,由於生存環境惡劣,達什達瓦族要求遷徙內地,清朝廷同意。據記載,達什達瓦人從伊犁遷出時,有人口1萬余人,歷時4個月長途跋涉,至此僅剩五分之一。乾隆對遷居熱河的達什達瓦部眾十分關切,下旨在避暑山庄以北,獅子溝一帶建起1000間房屋的“蒙古營”。乾隆29年,專門修建安遠廟(承德“外八廟”之一,俗稱伊犁廟)為達什達瓦部眾提供佛事場所。

  據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達什達瓦研究室主任王延洪介紹,民國時期,守衛寺廟和避暑山庄的達什達瓦人被遣散,他們中一部分人到了木蘭圍場,一部分到了內蒙古,還有一部分人留在承德。他們以自己蒙文名字的頭一個音節為姓,承德的達什達瓦族人主要有寇(王)、徐、趙、杜、白五大姓。

  王延洪表示,目前承德的達什達瓦后裔僅有250余人,隨著老一代達什達瓦部族人相繼過世,了解那段歷史背景的人越來越少,拯救挖掘這段歷史迫在眉睫。今年,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成立了衛拉特蒙古達什達瓦研究室,開始著手對衛拉特蒙古達什達瓦的歷史文化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完)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