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參加《我是歌手》現場圖片。
7月27日,2015“看見李健”巡回演唱會發布會在京舉行,首站北京站將於9月12日在五棵鬆萬事達中心舉行。創作過《風吹麥浪》《傳奇》等傳唱度不俗歌曲的李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寫歌變成越來越難的事情,為了一句歌詞可能會斟酌很久。其實我覺得歌詞難在言之有物,關鍵是一個獨特的視角。”
談演唱會
《我是歌手》部分歌曲重新演繹
此次巡演主題定為“看見李健”,意為跟隨李健的視覺,感受他對人對事物的認知與想法,分為“看見青春”“看見愛情”“看見大地”“看見人生”四大樂章,梳理並串聯李健音樂作品的不同階段與思想,層層遞進最終回歸自我。
除《風吹麥浪》《貝加爾湖畔》《傳奇》等經典歌曲外,更有新專輯曲目首唱及《我是歌手》舞台上受到大家喜愛作品的重編演繹。演唱會制作則交由李宗盛、五月天、梁靜茹等巨星演唱會的御用團隊“必應制作”完成。“新專輯有些歌現場唱不了,因為要求的樂器、音效太高了,也不太適合現場演唱。新歌應該會有5首,在《我是歌手》演唱的還有一些歌曲。比如說《我是歌手》有首歌叫《塵緣》,我記得當時比賽名次不是特別好,但我覺得這首歌在那個年代的香港歌曲中達到詞曲一個頂峰,詞真的寫得非常像一首詩,一首能看得懂的詩。”
談專輯
歌詞有深度需慢慢消化
李健透露,新專輯已經制作完成,預計在8月推出。新專輯的歌詞比較深,需要聽者慢慢消化。“新專輯風格比較統一,比如有一首歌講《眾妙》,開始寫的是廟宇的廟,后來又改成美妙的妙,其實我想寫人們對宗教的反響。你們可能以為有中國音樂風格,但是完全沒有一個中國樂器,恰恰是用西洋樂器營造出來,一聽是東方的音樂。這張專輯講信仰,講宿命講得更多一點。有些歌詞還寫得比較深,包括我自己都需要慢慢去理解。我相信這張唱片出來之后,有很多人對有些歌詞不會能馬上理解,需要一個長時間消化。”
談創作
對自己較認可還需時間檢驗
在李健看來,目前華語樂壇好作品很匱乏。“好作品是能經得起推敲的作品,有的歌是一兩句詞不錯,有的歌是旋律不錯,但是詞曲兩者搭在一起很好的特別少。”對於自己的作品,李健評價為“還行”,“至少我自己比較認可,優不優良得靠時間去檢驗。因為有些歌曲十年前唱大家很喜歡,現在就不愛唱不愛聽了,這樣的作品可能就是經不起時間的檢驗。反而我覺得90年代的作品,比如說羅大佑、鄭鈞的一些作品,現在唱和聽,覺得還是很好聽。比如說有些作品前年很火,現在就不愛聽了。其實作為歌手來講,寫一首好的作品是很難的,尤其寫一首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我覺得一個人長得帥不帥、造型酷不酷,那只是靠外在,真正讓人欽佩的是能夠寫出好作品的那些人。”
談成功
堅持不因被迫而是由於熱愛
李健因為在《我是歌手》第三季中的出色表現,讓這位“清華哥哥”被大眾所熟悉並追捧。面對成功,李健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看來堅持很重要,“這種堅持不是被迫的,是因為熱愛。當你的才能不被關注的時候,你是否還能夠一如既往地去做,很安靜地去做。人們不要總覺得我有這些才能就應該得到相匹配的榮譽,其實這個世界上不是有一個絕對的公平法則,不會對待每個人都一樣。但是當有一天你足夠強大了,你可能被認識、被認可的幾率更大。”
談生活
重視自我管理體力比大學時還好
李健在採訪中多次提到自我管理,健身、看中醫、戴牙套便是李健的自我管理“秘訣”。“我覺得我現在的體力應該比我大學時還要好,就是通過健身,也通過中醫調理。比如說去年我得了神經性水腫,就是類似香腸嘴,隻不過我比較幸運沒有長在嘴上,經常長在眼皮上,沒法兒演出了,后來醫生也治不好,其實就是免疫能力下降,后來我詢問中醫,中醫說叫內水泛濫,就是脾腎不夠好,后來我吃中藥,就好很多了。其實人還應該要改善,我從38歲開始戴牙套,現在還在戴著,隻不過採訪的時候摘掉了。其實人們發現我的面貌有些變化,我覺得有可能跟健身、戴牙套有關系。每當我回到家鄉的時候,看見那些同學,發現很多人都已經長得像我叔叔了。”
京華時報記者侯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