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東晉為何到處是貪官?皇室和士族達成"幕后交易"

楊民仆

2015年08月05日13:24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東晉為何到處是貪官?皇室和士族達成"幕后交易"

  陶侃去世5年后,王導也永遠地閉上了雙眼,終年64歲。此時離東晉開國已過去21年,離他的老朋友司馬睿去世也16年了。王導經歷了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如果把東晉比作一篇文章,那麼他的去世就代表著第一段落的結束。

  他是東晉王朝最重要的奠基人,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自不必說,但他留給了后人一個大大的疑問:為什麼不抓貪官?

  容忍貪污深層的原因

  王導一生的執政理念是:“寧使網漏吞舟”。

  江東初定時,王導經常派“紀委小組”下去明察暗訪,查查“父母官”們有沒有貪污受賄、腐化墮落。一次,這些工作人員回來后拿著紀錄詳細匯報,隻有顧和不說話。

  王導感到奇怪,問:你調查得怎麼樣啊?

  顧和說:你是國家首輔,怎麼能根據這些傳聞,來判斷地方官的好壞呢?即使魚大得能夠吞舟,也應該讓它漏出網去。

  王導大為驚嘆,連連稱贊說得好,其他的人都自悔失言。

  顧和的意思是:執政寧可粗疏一點,也不要捕風捉影。這個宗旨此后就成了王導掌管這個國家的“指揮棒”,漸漸演變成:當官的不管怎麼貪贓枉法,都不會追究他們。

  這不是一個政權“作死”的節奏嗎?王導難道腦子進水了?

  其實背后有深層的含義,概括就是:皇室允許官吏腐敗,官吏轉而支持皇權,雙方做一個交換。

  王導堅定地執行這一“國策”,有個重要原因是:傳統力量的巨大慣性。

  魏晉時的“九品中正制”

  我們現在想做公務員,都要考試。這種方法從隋唐時開始,就是科舉制度,但是在此之前,怎麼樣才能進入官僚系統呢?

  做一個簡單介紹。

  夏、商、西周:多是世襲制。基本靠“拼爹”,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戰國、秦:憑口才、論軍功。要靠真才實學,是靠辛勤的汗水換來的。一批“窮二代”脫穎而出,搖身一變成“鳳凰男”。

  兩漢:察舉制度。地方長官到轄區內打聽、採風、到處晃悠,發現人才后,自己面試,然后推薦給上級或者中央。經過試用期,表現優異的,就可以轉正了。

  魏、晉:九品中正制。就是在某個地區,中央派一個人專門負責考評,把人才分為九品,即九個等級。根據不同的等級做不同的官。

  這個“嘴大”的人就叫“中正”。因為沒有統一的標准,全憑他的個人喜好。所以他的素質修養,決定了無數人的前程。

  如果說一開始還在公正的軌道上行駛,后來則信馬由?,越來越不靠譜。因為被評為“優等生”的人全部來自士族,為什麼呢?

  1、“中正官”一般來自士族,近朱者赤,他們賞識的人自然是同類人﹔2、跟他打招呼的、“走后門”的全是這個圈子裡的人。

  因此當時的“潛規則”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左思有一首著名的《詠史詩》:郁郁澗底鬆,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冑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意思是:茂盛的鬆樹長在山澗底,矮小的樹苗長在山頭上。小苗隻有很短的莖,卻能遮蓋百尺的鬆樹。貴族子弟能登上高位,有才能的人卻埋沒在底層。形勢就是這樣啊,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窮人們在圈子外仰天悲歌,淚下如雨。再回頭看出身寒門的陶侃,更會敬佩他超人的力量,理解他晚年的無奈退讓。

  這個制度誰發明的?曹魏時的吏部尚書陳群,類似於組織部部長。曹操主張“唯才是舉”,有才如懷孕,怎麼遮都遮不住,很快能嶄露頭角,回到了春秋、戰國時的用人標准。但和當時風氣格格不入,迎來的是門閥士族一張張冷冰冰的臉。所以曹操終身不敢稱帝。

  曹丕能順應潮流,與時俱進,聽從了陳群的建議。士族們舉雙手雙腳贊成,笑容綻放出一朵朵鮮花。不久,曹丕在萬花叢中順利改朝換代。

  從此以后,皇室和士族“狼狽為奸”。

  晚年遭到眾多非議

  當時南方極不穩定,王導希望士族和皇室能同舟共濟,當然也是為了維護王家的利益,所以對士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也符合他個人的性格,謙和寬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到了晚年,王導走向了極端,變得“又聾又啞又瞎”,完全不理政務,只是簽字畫押。

  表面的穩定,換來是普通老百姓的苦不堪言。

  當時江南的萬頃湖水,全部被世家豪族霸佔。政府從來不管,但如果一個老百姓下網捕魚,就要被沒收魚器和罰絹十匹。

  有個大臣叫孔愉,他是王導這一陣營的,最后都看不下去了。給朝廷上書說:百姓困苦,奸吏為非作歹,豪強肆無忌憚。

  王導看到后,很不高興,說:你說的奸吏、豪強到底是誰,你給我說清楚。

  在別人的阻止之下,兩個人才停止了爭吵。

  庾亮的弟弟庾翼說:京城大米一萬斛被強盜搶走了,朝廷不去追究。卻說倉庫的監守不負責任,把他們抓起來。

  王導郗鑒都去世了

  面對如潮水般的批評,王導說了一句:人們說我糊涂,但后人會懷念我這種糊涂的。(人言我憒憒,后人當思此憒憒)

  338年,他的夫人曹氏去世。339年7月,王導去世。成帝非常悲傷,朝廷舉哀三日。葬禮規格如同漢代的霍光,東晉中興名臣沒有可以同他相比的。

  一個月后,另一名臣郗鑒病情加重,也去世了,活了71歲。

  這兩個人去世,東晉的第一時期就結束了。回顧這一階段:北方是西晉大亂后,軍閥混戰,“后趙”石勒統一了中原地區,石虎時代開始了。南方是經過兩次叛亂,王氏家族的輝煌隨流水而去。

  王導和郗鑒臨死前,各自指定了自己的接班人。

  揚子晚報記者 楊民仆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