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轟炸》藝術總監梅爾·吉布森與制片人施建祥(右)對影片的前景充滿信心。
在會談中,梅爾·吉布森談起影片表情豐富,相當興奮。
作為中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獻禮之作,3D史詩電影《大轟炸》正在浙江象山影視基地緊鑼密鼓地拍攝。除了劉燁、宋承憲、陳偉霆、范偉、吳剛、馮遠征等主演外,好萊塢動作硬漢布魯斯·威利斯,奧斯卡最佳導演梅爾·吉布森也已先后加盟該片,前者出演飛行員教官,后者擔任藝術總監。此外,在布魯斯·威利斯建議下,其女也將參演此片,已獲得總制片人施建祥和藝術總監梅爾·吉布森的一致認同。
■ 對話施建祥
“真正發行的不是電影,而是一種中國精神”
Q:在你看來,與好萊塢相比,劇本一直是國產電影的弱項,《大轟炸》的劇本你是否滿意?
A:好萊塢的劇本創作要經過反復修改,放到市場上調研,最后還要充分養好,才能培育出一部優質的電影。而國內的狀況往往是故事尚未成熟就已然開了機,這樣即便成功,也只是打了“激素”的暫時效果,和做企業的原理是相通的。
電影《大轟炸》,足足醞釀5年才正式拍攝,期間不僅邀請了國內專家教授為劇本把脈,甚至還邀請了奧斯卡編劇進行了技術指導,要讓中國電影走出國門,一定要牢牢抓住劇本,這個根基不能流失。把劇本質量搞上去,中國電影才是有希望的。在我看來,不成熟的劇本,即便成功也是暫時的,而要想讓中國電影走入好萊塢,沒有一個或者一批好的劇本做基礎和根基,就是白日做夢。
Q:當下看似一片繁榮的電影市場,對投資者來說是否前景大好?
A:商場如棋局,每一顆落子都面臨著未知的風險,有這麼一組數據可以參考:2014年,中國電影共投資超過1000部作品,真正走入院線的有388部,其中票房最差的隻有2000元,而超過1億元票房的67部電影中,賺錢的隻佔到35部。這個比例告訴我們電影是有陷阱的,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賺。它是個專業市場,其投資風險並不在藝術本身,而是在一小撮動歪腦筋的人。這樣坑害投資人的舉動,無疑是行業存在的毒瘤,同時,惡性循環的投機舉動會擾亂電影的發展,也為他本人堅決反對,我是從企業走出來的,我的職業就是投資而非投機,投資是按客觀規律辦事,而投機則是一夜暴賺,之后就可能賠光。
Q:《大轟炸》之后,未來還有哪些電影計劃,會以投資好萊塢合拍為主嗎?
A:《大轟炸》是一次投入了真金白銀、滿含誠意的學習與磨合。2015年,我將帶領旗下集團,投資20億人民幣,50%為國內電影投資,還有50%的資金准備和好萊塢合作。這其中,不僅與好萊塢明星合作,還要和導演、技術等進行合作。好萊塢經過多年的洗禮和積澱,讓喜歡電影、投資電影的人看到了夢想和希望,同時感到自己的差距。如果不向其借勢和學習,中國電影的發展恐怕還需要很長時間。
Q:你曾投資過《槍過境》、《三千裡》、《葉問3》等多部影片,如何看待制片人在電影工業中的角色?
A:中國電影票房達到10億的時候,我在做生意,發展自己的企業﹔當票房達到100億的時候,我在觀察﹔當票房達到300億的時候,我要出手了。就像寫劇本,是要養的。有人說,商人的天性便是逐利。對我而言,成為制片人,既是把握時代脈搏的必然之舉,也是一份不滅的情懷。無論是警匪題材的《槍過境》、《三千裡》,還是內蘊民族氣節的《葉問3》,抑或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商業巨制《大轟炸》,都要把大愛深藏其中,真正發行的不是電影,而是一種中國精神。
投資不封頂的3D戰爭史詩
自1937年起,日本空軍對中國重慶進行了長達6年10個月的戰略轟炸,平民居住區、學校、醫院、外國使館無一幸免,成為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四大轟炸之一。3D史詩巨制《大轟炸》正是以此為背景,講述了中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頑強和樂觀的精神。這也是這段曠日持久的著名空戰首次搬上大銀幕,並將作為獻禮中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作。
據悉,《大轟炸》不封頂式的投資,可能會是中國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一部抗戰題材影片。在施建祥看來,這個投資還有繼續上升的可能:“台前,我們邀請來中、美、韓、日等國明星匯聚其中﹔幕后,我們有世界頂級制作團隊保駕護航。因為電影反映的故事,作為中國人來講也是不能忘記的,我之所以對這部電影的打造以及創作,在預算上不封頂,因為我真心地認為隻要把這部電影拍好,讓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認可、尊重我們的民族精神,投入再多的資金也是值得的!”對於這種上不封頂的投資精神,日前在受邀參觀上海快鹿投資集團的梅爾·吉布森表示,他很榮幸能受施建祥主席的邀請,成為《大轟炸》的藝術總監,影片能夠站在民族精神的角度,匯聚國際最頂級的主創陣容,這已經超越了好萊塢的制作模式,並與施建祥主席一起回看了《大轟炸》已拍攝完成的部分鏡頭,召集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視頻會議,梅爾·吉布森對電影的架構、演員的表演進行了評點。
中外明星各佔半壁江山
飾演來華飛行員教官的好萊塢動作硬漢布魯斯·威利斯,在片中對劉燁、宋承憲、陳偉霆等飛行員進行飛行指導和戰前培訓。在戲份順利殺青回到美國后,布魯斯·威利斯感觸頗深,很懷念拍攝並生活了半個月之久的《大轟炸》劇組,從而萌生了希望自己的女兒、好萊塢新星加盟《大轟炸》的念頭,這一想法得到了總制片人施建祥主席和藝術總監梅爾·吉布森的一致認同。
梅爾·吉布森認為,《大轟炸》應該邀請更多的好萊塢巨星加盟,讓中國明星與海外明星呈現各佔半壁江山的態勢,以《大轟炸》作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國際獻禮影片。“中國人經過頑強抗爭,在抵抗外來侵略的整個過程中,不屈不撓、誓死捍衛家園,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面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大轟炸》不僅是中國的影片,更是世界的影片。”
對此,施建祥主席也表示贊同:“好萊塢不是用來看的,而是學習,是領教。”在他看來,盡管近年來中國電影業發展蓬勃,但是同好萊塢相比尚有許多看不見的差距。“從技術角度來說,國內、韓國和好萊塢的價格其實沒有絕對差距,這種能用錢解決的問題是中國電影發展得很好的方面。至於無法用投資來解決的部分,比如劇本,國產電影就有很大差距。其實中國人不缺血戰到底的精神,重慶大轟炸能堅持6年10個月就是例子。我們希望這部影片不僅能被國內觀眾喜歡,也能打開國際市場。通過電影的魅力,把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反法西斯的民族精神傳播到世界范圍。”
新京報記者 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