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英雄是國家的脊梁和民族的記憶。
中國和俄羅斯都曾涌現出一大批為國捐軀的精忠之士。不少中國人對衛國戰爭中舍身堵搶眼的馬特洛索夫耳熟能詳。那麼,俄羅斯人是否了解“中國的馬特洛索夫”黃繼光?他們又如何看待英雄的奉獻和犧牲?
A “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
馬特洛索夫和黃繼光有不少共同點。馬特洛索夫在俄羅斯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正如黃繼光在中國是一個影響幾代人的名字。不少人把黃繼光稱為“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
1943年2月,衛國戰爭一場爭奪戰中,馬特洛索夫所在部隊在進攻時遭德軍火力阻撓。他匍匐靠近德軍碉堡掩護下的火力點,投擲手榴彈后仍未消滅敵人,最終奮力扑上碉堡,以身體擋住機槍射擊。部隊沖鋒取勝,馬特洛索夫壯烈犧牲。
那麼,對於“中國的馬特洛索夫”,俄羅斯人是否了解呢?記者在莫斯科採訪過軍人、軍校學員、莫斯科中央軍事博物館工作人員、二戰老兵、普通市民,他們對黃繼光都不甚了解。不過,聽記者講述過他的事跡后,不少人表達欽佩敬仰之情,認為是中國的馬特洛索夫。
抗美援朝戰爭中,黃繼光用血肉之軀為戰友開辟了前進道路。在連續炸了敵人兩個碉堡、投完最后一顆手雷后,這名年僅21歲的通訊員伸開兩臂,扑向敵人噴著火舌的機槍……
黃繼光生前所在連連長萬福來回憶,一次,部隊播放講述馬特洛索夫事跡的蘇聯電影《普通一兵》。黃繼光連看三遍,之后對萬福來說:“連長,馬特洛索夫真是好樣的,關鍵時刻我也會像他那樣去做的。”
B “戰爭打紅了眼,什麼情況都可能發生”
黃繼光和馬特洛索夫的另一個共同特點在於,他們堵槍眼行為的真實性都曾受質疑,他們的英雄形象都曾遭到詆毀。
在俄羅斯,質疑馬特洛索夫堵槍眼的聲音不是主流,卻曾引起輿論熱議。在中國,一段時間以來,調侃抹黑英雄形象的言論似乎成為某種“時尚”。“黃繼光堵槍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虛構”等離譜言論不斷被炒作。
記者與一些俄羅斯民眾探討馬特洛索夫和黃繼光的壯舉。俄羅斯人對英雄的理解,頗令人深思。
問:你認為馬特洛索夫會舍身堵槍眼嗎?
答:當然會,戰爭打紅了眼的時候,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問:你怎麼看待有人質疑馬特洛索夫堵槍眼的事情?
答:有人不懂戰爭,所以才會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他們會認為正常人干不出這樣的事情。他們可以質疑,但大多數人不會相信他們。
問:有人認為,從物理學角度來說,人體是堵不住槍眼的。
答:當然有可能堵不上,但是並不能說明戰士沒有主觀扑上去的動機。而且機槍在裝彈的間隙,人是有可能有數秒時間堵住槍眼,造成敵人視界障礙,給進攻贏得時間的。
問:你認為中國人會不會出現馬特洛索夫一樣的英雄?
答:當然會,每個軍隊裡都有自己的英雄,這些英雄都來自於戰爭之中。
問:你怎麼看有些中國人質疑黃繼光的真實性?
答:我們國家也有人質疑馬特洛索夫。這可能與當時的宣傳有關系。有的情節可能會很夸張,也可能是借質疑發泄不滿。
問:你覺得應該如何應對這樣的質疑聲音?
答:可以做很多調查,還可以做很多實驗。比如有人說人體堵不住槍眼,完全可以用物理實驗來証明啊,不能光靠計算。
問:你怎麼看待一些中國人不相信黃繼光堵搶眼的事情?
答:你們離開戰爭太遠了,我相信中國有英雄,東方人本身就視死如歸。
記者問一名莫斯科軍事大學的學員:如果馬特洛索夫是出於宣傳目的虛構出來的英雄,你會怎麼想?這名學員思考一下后回答:宣傳可能會造假,但是,英雄不會有假的。
C “雖死猶榮,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今年的5月9日,在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的慶典上,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曾有一段動情演說。他說,我們緬懷所有那些再也沒能從戰場上回來的人們,我們緬懷所有那些已經無法再陪伴我們的人們。
戰爭年代,馬特洛索夫的事跡家喻戶曉。他被追授英雄稱號,他所在的團以馬特洛索夫命名,他的名字永遠留在第一連名單上。時至今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馬特洛索夫雕塑前鮮花不斷,軍事博物館裡對馬特洛索夫的介紹細致全面。一些城市建有馬特洛索夫紀念碑,一些村鎮以馬特洛索夫命名。人們對英雄的緬懷體現在點滴細節、融入日常生活。
民族的凝聚力常源自歷史現實中英雄人物和英雄行為的激勵激蕩。一旦英雄形象崩塌,民族的向心力可能遭到破壞。解構歷史,消解崇高的行徑,讓人心寒心驚。為國家民族犧牲奉獻的人不受尊重反遭詆毀,則是一個民族的危險和悲哀。捍衛英雄,守護記憶,就是傳承民族的精神基因,凝聚民族的向心力。
肖登良是黃繼光的戰友和老鄉,也是黃繼光犧牲的見証人。到2007年去世時,他已經做過200多次報告。他說,就像打仗一樣,隻要還有最后一口氣,就要讓人們知道這段歷史。
有人曾問黃繼光生前所在連連長萬福來,黃繼光的英雄壯舉源於什麼。萬福來回答: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但當他把祖國的榮譽、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時候,這寶貴的生命就讓位了。他說,像黃繼光一樣把祖國榮譽和人民利益看得重於一切的人“雖死猶榮,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延伸閱讀
黃繼光戰友駁斥幾大質疑
在朝鮮戰場上涌現出的黃繼光、邱少雲等一大批戰斗英雄,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然而,隨著戰爭年代的遠去,近年來,一些對當年的戰爭缺少切身體驗的網友,對英雄以身堵槍眼的行為提出質疑,甚至認為黃繼光是虛構出來的英雄。
歷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黃繼光生前戰友、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榮立二等功和榮獲朝鮮“二級戰士榮譽勛章”的志願軍老戰士王精忠先生曾接受記者採訪,以事實一一駁斥謬誤。
黃繼光真有其人嗎?
黃繼光於1931年1月8日出生在四川省中江縣興發鄉發財埡岔溝西坡上的一戶農家。從鄉親們的回憶中,王精忠了解到,黃繼光的小名叫“火元子”,家中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都是“際”字輩。黃繼光出生后,按族譜起名“黃際廣”。黃繼光參軍登記時,文書將他的名字聽成並登記成“黃繼光”。
那時黃繼光還不識字,沒能及時更正。當負責接新兵、后在其所在連隊擔任指導員的馮玉慶發現有誤時,對黃繼光說:“繼光,繼光,繼承光榮傳統嘛,多好的名字啊,就叫黃繼光吧!”所以直至犧牲,黃繼光一直沒用真名。
為什麼沒留下任何照片?
上世紀50年代初,一位如此聞名的“特級戰斗英雄”,緣何未留下一張真容照片?
王精忠告訴記者,黃繼光犧牲后,戰友們首先想到要找他的相片,但打開他留下的包袱和軍用挎包時卻未發現任何照片。
這一點,戰友們完全可以理解,參軍前他是農家苦孩子,沒有條件照相。參加志願軍后又一直在前線,當時全師隻有兩個攝影師在師政治部,三部老式黑白照相機,連膠卷及洗相紙都要回國購買,作為一名普通的戰士,黃繼光沒條件自己去照相留影。黃繼光犧牲后,部隊又多次征集英雄照片,但均未有結果。
1954年,黃媽媽首次探望黃繼光生前所在連隊,部隊畫家以黃媽媽為原型(他們母子十分相像),並在黃媽媽的親自指導下,畫了一張英雄母親基本滿意的畫像。
犧牲時間緣何說法不一?
有網友稱,在各個版本的宣傳文章中,黃繼光犧牲的具體時間說法不一,並以此懷疑英雄事跡的真實性。
王精忠介紹說,那次戰斗是從10月19日17時30分左右開始,到次日凌晨1時左右基本結束,但是0號陣地,也就是黃繼光犧牲的陣地由於地勢險峻的原因,在整體戰斗基本結束之后,此地區的小范圍戰斗仍在繼續。所以黃繼光的具體犧牲時間應是在凌晨1時(“半夜”)之后。“入朝作戰時,我們都有一個明顯的感受,朝鮮比國內要亮得早,這也許在一定程度上會給許多當事者造成時間上的錯覺,認為黃繼光是在清晨犧牲的。加之,當時美國軍隊和朝鮮軍隊使用的都是東京時間,而志願軍則是使用北京時間,時差相差一個小時。所以,關於英雄犧牲時間就出現了不同版本。”王精忠說。
為何與蘇聯英雄事跡驚人相似?
在朝鮮戰爭期間,有一部反映蘇聯衛國戰爭的電影《普通一兵》,在軍中熱映。由於黃繼光的犧牲過程和馬特洛索夫如此相似,因此,有網友推測,黃繼光這一英雄人物的事跡是為了配合當時的宣傳需要虛構的。“簡直是無稽之談!”王精忠回憶說,當時在軍中大家都愛看這部電影,也很崇尚這種勇敢的犧牲精神。黃繼光是一位好學、思想覺悟很高的好戰士,在軍中環境的熏陶之下,選擇了和馬特洛索夫相同的用血肉之軀堵住炮火的行為是必然的而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