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鑰匙”神曲作者:我們是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2016年01月18日08:39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我們是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金承志(居中戴墨鏡者)和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成員。

《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裡了》,是的,這是一首歌。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這首歌火遍網絡,刷爆朋友圈,被網友追捧為“2016年第一首神曲”。不同於之前的《小蘋果》《我的滑板鞋》,這首歌雖然歌名冗長而戲謔,卻是一首結構嚴謹、技法講究的男女混聲合唱作品。創作了這首歌的金承志,是一位專業的指揮家和合唱作曲家。他坦陳,這首歌充滿“惡搞”成分,卻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網友:2016第一首神曲

“昨天晚上,我走在回家路上。突然想起,我沒帶鑰匙。我打給你二十六個電話,你沒有接,你沒有接……”《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裡了》有著口語化的歌詞、氣勢恢宏的旋律,以40人八聲部合唱的形式,將一個因找不到家門鑰匙而抱怨室友的故事徐徐展開。

“我已經凍得不行,張大哥你在哪裡……讓這個迷途的羔羊回家吧……”情緒漸強,層層遞進,歌詞也由敘事變為抒情,甚至轉為對上蒼的祈求。這時,卡祖笛響起,合唱者反復唱起“不用麻煩了,不用麻煩了,我那麼有錢,一下配十把……”高亢的多聲部合唱,把周杰倫《牛仔很忙》裡“不用麻煩了”的副歌旋律唱出了“史詩范兒”。

1月9日,這首歌作為返場曲目,由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在“雙城記”崔薇和金承志作品專場音樂會上演唱。演出中,現場歡呼聲四起,掌聲足足響了兩分鐘。1月14日,合唱團將現場錄音上傳到在線音樂平台,隨即在網上瘋狂傳播。

截至目前,分享此歌的微博轉發已超2.5萬次,歌曲下的評論已達1.1萬條。“新一代嚴肅音樂型神曲”“拯救銀河系的史詩級合唱”“敘事簡潔明了,唱法高端大氣”……網友們對這首歌追捧不已,稱其為“2016年第一首神曲”。就連歌手楊宗緯也來湊熱鬧,表示自己有想翻唱此歌的沖動。

此外,歌詞裡提到的“華師大的姑娘”也火了。就像詞曲作者金承志說的,“一夜之間有六十幾個華師大姑娘來加我微信好友”。

熱愛這首“魔性神曲”的網友還根據歌曲創作了各種衍生作品。有人進行了翻唱,有人制作了一系列“表情包”,更有人利用電視劇《亮劍》和電影《鋼的琴》等影視視頻資料自制了歌曲MV。整個周末,眾多網友投入到瘋狂“找鑰匙”的行列之中。

作者:只是偶爾搞笑

向一夜之間火遍全國的好友張士超表達歉意,和蜂擁而至的網友互動,接受各種媒體的採訪……伴隨這首“找鑰匙”神曲的傳播,金承志一時間成了最忙的音樂人。

30多歲的金承志是古典樂科班出身,自幼跟隨指揮家鄒躍飛、作曲家鄭小冰學習鋼琴與音樂理論。2007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同年開始嘗試作曲。

據他介紹,這首合唱作品是專門為“雙城記”崔薇和金承志作品專場音樂會創作的,“音樂會上半場都是嚴肅正統的合唱作品,我希望最后能有一首有趣的歌讓現場燃燒起來。”於是,他根據三年前的一個晚上,自己因為沒帶鑰匙而苦等室友張士超的經歷,創作了這首作品。“其實我一直有嘗試創作帶有幽默元素的作品,不過‘惡搞’自己的朋友還是第一次。”金承志說。

“這首曲子寫得很暢快,三個小時就完成了。”金承志認為,這首歌雖然是一部沒怎麼進行修改的“惡搞”作品,但他的創作態度是認真的,“刨去歌詞不談,這是一個很完整的作品。”而這首歌成為網絡神曲,他也感到有些意外,“我們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同時又非常嚴肅、不笑場,可能就是這種反差,帶來了喜劇效果吧。”

“找鑰匙”神曲走紅,網友們紛紛求“續集”。面對網友的盛情,金承志坦言,他不會為了迎合大眾的喜好而去改變初衷,“我們只是偶爾搞笑,藝術才是我們的血液。”雖說在微博上走紅了,但他依舊堅持推薦《淨光山晨景》《南屏晚鐘》等風格更為嚴肅的作品,“我的音樂是9分的嚴肅和1分的幽默。未來,我和合唱團還是主要致力於純粹的合唱藝術,也希望大家能夠關注合唱音樂本身,來現場聆聽我們的音樂。”

專家:“娛樂”利於普及

“找鑰匙”神曲一火,在網上也引來熱議。有人質疑,金承志創作這樣的作品,是在故意博眼球﹔也有人點贊,認為這首歌是流行音樂的大俗和古典音樂的大雅的完美結合,“音樂就應該這麼玩兒”。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今,年輕的音樂創作者們沒有所謂條條框框,古典技法和流行元素通用。“合唱作品一直以來是古典、嚴肅內容居多。”樂評人顧超說,“而這首歌在題材、形式、技法上都接近大眾審美、娛樂化趨勢,很通俗,很容易打動人。”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助理指揮焦淼認為,這是一首很有個性的作品,“它打破了大家對中國合唱要麼帶有革命色彩、要麼高冷高深的固有印象,讓大家覺得合唱作品也可以調侃,能夠拉近大眾與合唱藝術的距離。”

在音樂美學博士喻宇看來,隻要混搭得巧,不脫失歌曲本身的藝術性,這樣的嘗試可以再多一點,“就像《修女也瘋狂》,還有歌唱家楊洪基以美聲形式演繹的《不想長大》和《小蘋果》,都是向流行音樂領域的跨界。其實,隻要堅持向大眾傳播的是美的東西,那麼對古典藝術的推廣就是有益的。”(本報記者 王佳佳)

(責編:陳燦、陳苑)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