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人立傳要有備而來

苑利

2016年03月01日08:0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為傳承人立傳要有備而來

  從2002年起,我幫助文化部起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總體規劃》,開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承人產生濃厚興趣。近年來出版的幾本專著,也多圍繞著這個主題展開。所以,首師大出版社相約編著《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叢書》,我欣然接受,做起來也是得心應手。

  這套叢書從採訪培訓到排版付梓,歷時3年。如果說還有什麼值得借鑒,倒是有幾條不成熟的經驗可以拿來與同人們分享。

  首先,要想做好傳承人口述史,先行的系統研究十分必要。作為叢書的組織者,主編必須明白哪些“點”的挖掘,對於揭示傳承人成長史最重要﹔哪些“點”的挖掘,對於揭示非遺核心技藝最重要﹔哪些“點”的挖掘,對於揭示非遺傳承規律最重要。然后,再根據自己的系統研究,編寫出專門針對傳承人的採訪大綱,從而確保每個細節都不被遺漏,每本書的寫作都在同一個范式內進行——如每部口述史除在扉頁上都會附加“項目與藝人簡介”外,還會由完全相同的章節脈絡組成。這些章節脈絡包括“項目發展”“學徒生涯”“傳統工藝”“表現題材”“藝術技巧”“大師談藝”“國寶大家談”等7個部分,基本上涵蓋了各項目發展歷程、傳承人學藝歷程、該技藝的工藝流程、表現主題、工藝技巧,以及大師自己或是其身邊人對這門藝術的看法與理解等等。

  其次,要想做好傳承人口述史,叢書選題切入點的選擇也十分重要。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切入點,都應該從戰略戰術上謀劃好先做什麼,后做什麼。本著先易后難原則,我們將叢書的切入點選在傳統工藝美術領域。原因很簡單:工藝美術有著豐富精美的制成品,有著完備系統的工藝流程,有著巧奪天工的精彩技藝,有著妙趣橫生的學藝生涯,而這一切都很容易通過文字、圖片表現出來。相反,民間文學、傳統中醫藥等遺產項目,則很難通過口述史的方式呈現出來。

  要想做好傳承人口述史,對採訪者的科學培訓必不可少。隻有統一培訓,採訪者方能統一認識,並在徹底理解主編意圖的基礎上,弄清自己的採訪重點、難點,弄清自己應該通過怎樣的敘述,才能將讀者帶入自己設定的故事,並使一個個大國工匠,通過他們的筆走進讀者的內心世界。對於採訪者,我們提出了很專業的採訪要求。為使採訪工作順利進行,我們要求所有採訪者必須在田野調查之前,通過網絡,查詢到相關項目及其傳承人傳承情況的所有網絡信息﹔通過已經出版的各種內部圖書,查詢到相關項目及其傳承人傳承情況的所有內部文獻資料﹔通過讀秀等網站,查詢到相關項目及其傳承人傳承情況的全部正式出版物資料。在採訪之前,做到對調查對象心中有數。這樣做不僅可以避免重復勞動,還可以提出更多、更具有技術含量的問題,同時取得傳承人的信任。我們還會告誡採訪者,這些資料只是採訪的線索,無論如何都不能以此取代自己的採訪,更不能將這些書面文字直接寫到傳承人的採訪文本中。也就是說,隻要採訪時傳承人沒說,即使有人在書中已經提到,也不能將這些前人成果融入自己的口述史文本中,這是我們做非遺傳承人口述史的底線。

  要想做好傳承人口述史,就必須在搜集傳承人信息上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與絕大多數傳承人口述史採訪所提要求不同,我們在《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叢書》啟動之初,便提出這套叢書將要達到的五大目標:一是提交整個調查過程中錄音錄像的全部電子拷貝,為有關部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數據庫”提供海量的有關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田野調查數據﹔二是提交調查過程中拍攝的全部專業級照片,為北京市每位市級以上傳承人保留下一份珍貴的人生回憶、技術回顧。這數千小時的音像資料,應該被視為此次調查的最大收獲﹔三是提交調查現場的全部筆錄資料。這份筆錄看似並不重要,但實際上也許會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口述史上最早也是最全的一套由採訪者提交的第一手田野調查手記﹔四是提交每次調查后整理出的階段性電子文檔,為中國學術界貢獻出四五十本涉及近200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口述史回憶錄﹔五是通過此次傳承人口述史的編寫,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特別是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編寫,培養出一批學有所長、年輕力壯的高級別專業人才。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導)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