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廣場將推四部大戲 馬修.伯恩顛覆傳統《睡美人》

2016年03月15日09:12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馬修·伯恩大膽顛覆傳統《睡美人》

  馬修·伯恩大膽顛覆傳統《睡美人》

  馬修·伯恩版芭蕾舞劇 《睡美人》 劇照。(文化廣場供圖)

  本報記者 徐璐明

  上海文化廣場2016年演出季好戲連台。記者日前獲悉,文化廣場今年將主推四部大戲———馬修·伯恩版《睡美人》、表演秀 《藍人秀》、德語音樂劇 《莫扎特!》 以及文化廣場第一部自制音樂劇 《春之覺醒》。

  “文化廣場的定位歷來是音樂劇為主、流行時尚為輔。”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表示,文化廣場為這次演出季的演出做了精心設計,“就像做菜一樣,我們盡量把菜的樣式做得豐富一些,希望今年主推的這四部戲是一個不同色澤、不同品味的拼盤”。

  《睡美人》既驚悚又唯美

  四部大戲中,馬修·伯恩版的顛覆式作品———芭蕾舞劇 《睡美人》 將率先登場。《睡美人》 取材於法國作家佩羅的童話,這部芭蕾舞劇是柴可夫斯基與編舞大師彼季帕的首次合作。“在舞蹈界有個很有趣的規律,普通觀眾永遠記住作曲的名字,卻不太能記住編舞的名字。”舞蹈家黃豆豆告訴記者,當時創作 《睡美人》時,彼季帕為柴可夫斯基擬定了一份周密的 《睡美人》 結構計劃,明確展示了這部舞劇的情節線索、主要人物的性格,甚至對其中每段舞蹈的小節數、節拍和速度都提出了具體要求。柴可夫斯基根據這個結構計劃寫出音樂,這種合作方式使舞劇 《睡美人》的音樂和舞蹈得以有機地結合起來。1890年,《睡美人》 在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舉行了首演。

  “此后各個芭蕾舞團推出的 《睡美人》 基本上是對彼季帕版本的復刻或是改編。”黃豆豆說,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很多舞蹈家開始嘗試在柴可夫斯基音樂的基礎上套一個自己創作的故事,有的跟 《睡美人》 的故事有點關聯,有的則毫無聯系。比如舞蹈怪才馬茲·艾克的 《睡美人》 講的就是一個問題少女的成長史,與原來的故事毫無關聯。

  在所有的 《睡美人》 版本中,馬修·伯恩的版本是最“暗黑”的一個。事實上,改編、解構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作品一直是馬修·伯恩的“看家本領”。1992年,馬修·伯恩新編 《胡桃夾子》 將故事設定在孤兒院;3年之后,他又編排了男版 《天鵝湖》,並一炮打響成為他的代表作。然而,此后他並沒有“乘勝追擊”馬上將柴可夫斯基的 《睡美人》 搬上舞台。“我必須有些新的東西才能改編 《睡美人》”,當時他這樣向世人解釋。

  伯恩對演繹柴可夫斯基的渴望和猶豫都有理可循。《睡美人》 雖然名義上講述的是愛情故事,但是它更需要表現的是王朝的更迭和善惡的斗爭。因而,這部舞劇長達兩個半小時,音樂結構宏大,人物關系也很繁雜。如果伯恩想把所有這些元素都表現出故事性,勢必需要對舞劇做大規模的重新調整和演繹。

  時隔近20年,2012年,伯恩終於把他心目中完美的 《睡美人》 搬上了舞台。在他看來,要解構 《睡美人》,最重要的一步是將這個童話故事“合理化”。為什麼一位王子願意親吻比他“老”一百多歲且素未謀面的公主? 在當代人眼裡,這樣的情節設置顯然並不合理。於是,在他的 《睡美人》 裡,王子變成了皇家獵場的看守人,自小和公主青梅竹馬。公主沉睡后,為了等足一百年,他主動找到吸血鬼把自己變成不死之身,與公主一同來到21世紀。

  “這一筆精彩之極。馬修·伯恩首先是一個導演,其次才是編舞。”黃豆豆說,一般而言,舞蹈長於抒情,拙於敘事,但馬修·伯恩的厲害之處在於,他能用舞蹈去講述一個非常復雜的故事。“他是一個最擅長解構和敘事的導演。他不會去修改柴可夫斯基音樂原來的結構和長度,而是在現有的結構裡面套上自己全新的創作。”也正因為如此,伯恩能夠成為為數不多的獲得英國奧利弗獎和美國托尼獎的雙料編導。

  《莫扎特!》盡顯音樂劇“德奧范兒”

  “今年是文化廣場演出的‘大年,。”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介紹說,除了 《睡美人》,今年文化廣場還將試水多個“第一次”。包括首次推出自制音樂劇 《春之覺醒》,以及首度採用“雙年末大戲”的形式,在年末上演 《藍人秀》 《莫扎特!》 兩部大戲。

  《莫扎特!》 與文化廣場2014年底引進的德語音樂劇 《伊麗莎白》 同出自奧地利VBW公司。該劇講述了莫扎特對藝術的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父權、皇權的依賴與反叛,與耗盡其生命力的創作欲望的拉鋸,窮盡莫扎特天才光環下痛苦又短暫的一生。在音樂的處理上,該劇用偏搖滾的音樂語言來呈現———劇中莫扎特作曲時,不光用鋼琴,也會彈電子琴、敲架子鼓,當然其中也少不了交響化的處理。

  “說起音樂劇,人們最容易想起百老匯和倫敦西區。”費元洪說,多年引進原版音樂劇的經驗讓他發現,很多美國的喜劇作品並不一定符合中國觀眾的口味。“中國的觀眾比較深沉,美國式的幽默有時會讓我們覺得有點淺薄。”德奧體系則不同,在有著深厚文化背景的國度中產生的音樂劇,不僅讓觀眾欣賞,更讓觀眾思考。“從 《伊麗莎白》 到 《莫扎特!》,我們能感受到一脈相承的‘德奧范兒,。中國觀眾特別能欣賞這種范兒。”費元洪說。

  另一部年末大戲 《藍人秀》 風格則完全不同。這是一場結合了音樂、科技與戲劇的表演秀。演出時,三位藍人將全程與台下觀眾互動,是一場讓人“腦洞大開”的娛樂體驗。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