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熬雞湯變了味兒?

2016年03月22日08:40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詩和遠方”熬成雞湯變了味兒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封面。

“當一首歌刷了屏,當許巍不再神秘,你不知道,這首歌為何爆紅,就像你不知道怎麼又會突然有這麼多人嫌棄……”將韓寒作詞的《后會無期》如此改編,似乎能恰如其分地形容高曉鬆和許巍最近合作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在發布當天躥紅網絡,又很快發生口碑轉向,頻遭質疑之聲,兩位文藝大腕兒的首度合作,上周末,先被興奮的歌迷頂禮膜拜,后又被批評的聲浪拉下神壇。一首尚在水准之上的商業音樂作品,難道就因為“太紅了”,而變得魅力全失?

“苟且”三天播放450萬次

上周五,由高曉鬆創作詞曲、許巍演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在網絡上正式發布。盡管只是高曉鬆主持的一檔網絡脫口秀節目《曉鬆奇談》的主題曲,也曾被老狼和譚維維都演唱過,但當許久沒有發布新歌的“搖滾詩人”許巍,遇上話題一直不斷的高曉鬆,兩位文藝大腕兒首度合作的新歌,一下子就引爆了網絡。刷屏盛況,頗似前兩年李宗盛的《山丘》和朴樹的《平凡之路》被瘋狂轉發的情景。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這是上周末網絡上最紅的句子,歌詞引用自高曉鬆母親曾經說過的話:“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有詩和遠方。”幾句早已流傳於網絡的話,被他拿來做了整首歌的“文眼”。

現代詩一般的歌詞,配以許巍略帶沙啞而溫暖的嗓音,平日裡為了生活瑣事奔波勞累的70后和80后,被這首歌點燃了青春記憶。在IT公司工作的彭先生曾是校園民謠的擁躉,“前奏一響起,我就好像回到了大學時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想起了當年的純真的自己和懵懂的初心。聽到‘詩和遠方’四個字,我有股想淚流滿面的沖動。”

先在音樂業內人士的圈內被褒獎與稱贊,很快又感動了一大批當年民謠的追捧者、如今事業有成的70后和80后。整個周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在微信和微博上頻頻“刷屏”。蝦米音樂獨家發布新歌的微博,三天內被轉發了近兩萬次,單曲播放量近450萬次,“詩和遠方”是近來不折不扣的“網絡紅詞”。

“心靈雞湯”押上韻挺別扭

可僅僅刷了一天屏,《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在網絡上的待遇就悄然發生了變化。樂評人盧世偉注意到,從周日起,對於這首歌的負面評價就漸漸多了起來。“我看到有人說這首歌完全無法與許巍和高曉鬆巔峰期的作品相比,也有人說網絡上對這首歌的追捧是不理性的。”他說,“剛發表時,單曲循環這首歌還是一股潮流。好像一夜之間,贊賞這首歌反而成了件不時髦的事兒。”

高曉鬆和許巍的同行、民謠歌手周雲蓬對這首歌給出了極為不留情面的評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歌者的苟且。心靈雞湯押上韻,主語換上少年青年老年,就可以唱三段了……歌曲還是最終很誠實的,就是苟且。”此評價得到了不少人的贊同。有“搖滾科學家”之稱的陳涌海點評這首歌:“如果是一個年輕小伙子寫的歌唱的歌,要拍掌稱好。可是一位大老爺們寫給另一個大老爺們唱的,就透著別扭的勁兒。”

在美國留學的80后小方是許巍的忠實歌迷。他說,剛聽到這首歌,自己激動得單曲循環了一下午。“可看多了網上追捧高曉鬆和老許的文字,我心裡反而覺得不舒服。沒必要把這首歌拔得這麼高。”和小方持相似觀點的人不少,在文藝青年集聚的知乎網站上,排名靠前的答案,無一不是對歌詞的戲謔和對高曉鬆的調侃,其中不乏說這首歌是高曉鬆的湊合之作、雞湯營銷,以及批評他為了“詩和遠方”幾句歌詞硬寫了整首歌。

本非神曲何必供上神壇

是華語樂壇久違的感人神曲,還是音樂商人流水線操作出的心靈雞湯?對於《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的爭議不斷。盧世偉認為,這首高曉鬆的新作是一首經得起品味的好歌,也在他與許巍作品一貫的水准之上,“這首歌無論是旋律還是詞作水平,相比起近年音樂界流行的各類粗制濫造的‘神曲’,都可以說是一股清流,但遠沒有達到值得頂禮膜拜的程度。既沒有必要將其過分拔高,也沒有理由因為其成了‘網紅’,因為它商業上的成功,就對歌曲的質量進行貶損。”

而為何對於同一首歌,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了明顯的評價差異,他給出了進一步的分析:“起初,歌迷追捧這首歌,可能是因為太久沒聽到許巍的新歌,又是和高曉鬆的首度合作,驚喜的心情會給這首歌加分。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曝光及討論,人們很容易對這首歌心生厭倦,造成了一股‘反潮流’。”

“文藝與商業並不對立,作為中國最成功的文藝青年,高曉鬆把自己的價值觀熬成了一鍋美味的雞湯端給人們喝,歌曲做得精致,價值觀也傳達得精准。”樂評人鄧柯認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是高曉鬆成功的商業作品,是對自己文藝資源的一次絕佳整合營銷。在他看來,“隻用一首歌,它就把自己的音樂作品、脫口秀綜藝以及作為老板的數字音樂平台串連了起來。隻將這首歌視作中年音樂人在販賣心靈雞湯,那是把高曉鬆想簡單了。”

本報記者 王佳佳

(責編:陳燦、陳苑)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