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IP劇將登申城舞台 "羋月"唱昆曲 京劇演"北平"

2016年03月24日08:52  來源:新聞晨報
 
原標題:上海市舞台藝術精品創作會議透露,多部IP劇將登上申城舞台 “羋月”唱昆曲,京劇演“北平”

近兩年熱演並創下“牛市”的越劇《甄嬛》是一部舞台IP劇

晨報記者 殷茵

  京劇《北平無戰事》、昆劇《羋月傳》、民樂《牡丹亭》、歌劇《田漢》……在昨天召開的上海市舞台藝術精品創作會議上,劉和平、盛和煜、孟冰、蔣勝男等優秀中青年編劇與上海京劇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海昆劇團等滬上文藝院團簽約——未來申城的舞台上,將看到一大批影視及傳統IP與各類藝術表現形式碰撞出的火花。

  李莉:
  守住傳承更關照現代審美


  據統計,2015年,18家市級國有院團新創(含改編)大型作品58部,較2014年增加了4部﹔全年共完成演出場次10494場,較2014年增加了344場﹔演出收入達2.21億元,較2014年增加0.19億元﹔觀眾總計447.16萬人次,較2014年增加24.17萬次。演出市場的活躍與舞台藝術創作的繁榮密不可分,而傳統老戲的逐步消弭幾乎是所有戲曲院團面臨的挑戰。
  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在昨天的會議上表示:“傳承老戲,是昆曲的當務之急,原創新戲則是考驗文藝院團綜合實力的試卷。”
  新戲從何而來?這幾年,“IP”成了國內舞台演出的新寵:《盜墓筆記》、《步步驚心》、《仙劍奇俠傳》等多部文學影視作品被搬上了戲劇舞台。2013年,上海越劇院創排的越劇連台本戲《甄嬛》更創造了在逸夫舞台連演20場的“越劇牛市”。但業內的冷水也已潑來,“在IP被過度消費的時代,第一批對商業IP產生反感的,一定是舞台劇觀眾”。
  這一點,《甄嬛》的主創之一、上海戲曲藝術中心藝委會主任李莉也深有感觸,昨天的會議上,她提出了一個戲曲從業者的冷靜思考——面對嚴峻的市場沖擊和日漸萎縮的觀眾群體,在堅守民族藝術傳承的基礎上,如何以新視角、新人物、新的舞台呈現,來觀照現實並貼近現代人的審美心理?“尤其是當代都市青年中的大多數,他們的文化教養與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看世界並不單純”,在她看來,比IP更重要的,是擊中觀眾的心,“無論是歷史劇、古裝劇還是現代劇,在故事好看的基礎上,其主旨能夠穿透生活表象,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真善美引起觀眾的共鳴,才能受到歡迎。”

  劉和平:
  京劇“北平”不怕被比較


  因此,“怎麼拍”比“拍什麼”更重要。這一次,與優秀劇作家的簽約合作,便可以看出文藝院團對劇本的重視,畢竟,翻拍“毀容”的案例並不鮮見。
  如果說電視劇《琅琊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原著作者對於小說的高還原度受到觀眾的認可,那麼,上海京劇院與電視劇《北平無戰事》編劇劉和平的搭檔,也是一個讓人“安心”的組合。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劉和平坦言,一個寫北平的作品被上海看中,讓他沒想到,但也讓他很高興,“現在影視創作在全國都很火,我每天都會接到很多電話,說實話我一直在推,唯獨上海說要搞《北平無戰事》,我毫不猶豫就來了。因為這裡有我太多的偶像和崇拜者,比如尚長榮老師,我這次來上海,就是等著見偶像的”。
  這並不是劉和平的第一部戲劇舞台作品。多年前,他創作的舞台歷史劇《甲申祭》就曾獲“曹禺戲劇文學獎”和文化部“文華獎”,而《雍正王朝》的片方也正是通過《甲申祭》看到其才華並邀請其擔任編劇,由此開啟了劉和平的影視劇道路。
  因此,對於劉和平來說,將50多集的電視劇濃縮成兩個多小時的舞台劇,並沒有任何取舍上的困難,“編劇的藝術就是結構的藝術,電影有電影的結構,電視劇有電視劇的結構,舞台劇有舞台劇的結構,即便同樣是舞台劇,京劇和話劇的結構也是不同的”。在他看來,《北平無戰事》有些部分特別適合京劇改編,“比如崔中實之死、謝木蘭之死,到后來方家離開北平去台灣,這條線下來,會是一個很好的舞台劇結構”。甚至,他認為舞台劇有比電視劇更好的地方,那就是可以不斷地打磨,“所謂十年磨一戲。不像影視作品,拍完就放,有遺憾也就在那兒了”。
  所以,他也完全不怕觀眾將京劇版與電視劇版做比較,“我們要搞出來的是一部京劇,是完全不同於電視劇的新的藝術作品”。

  谷好好:
  昆曲《羋月傳》探市場新路


  同樣的組合還有上海昆劇團與《羋月傳》小說作者、電視劇編劇蔣勝男的合作。
  越劇《甄嬛》珠玉在前,一直被視為“姐妹篇”的《羋月傳》會不會有壓力?對此,谷好好坦言,“我保証故事不一樣,呈現方式也不一樣”。在谷好好看來,昆劇的節奏舒緩,要承載小說龐大的劇情有難度,因此必須有所留、有所不留﹔而蔣勝男的加入,勢必可以在取舍之間,做出更適合的選擇。
  之所以選擇《羋月傳》,谷好好有著自己的“私心”,她希望借助這樣的劇目探索一條人才培養與市場推廣的新路,“上昆有一批高顏值的青年演員,希望能通過《羋月傳》把他們推出來,而如果劇本出爐后,需要大陣容,我們將面向全國海選演員”。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