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詞作家張藜逝世 欽點李谷一演唱《我和我的祖國》

2016年05月11日07:37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雄風”遠逝,但留詞作在人間

  他,一生創作1700多首詞作,包括《我和我的祖國》《亞洲雄風》《山不轉水轉》……

  他與喬羽、閻肅並稱當代詞壇“三駕馬車”,然而大多數圈外人可能並不知曉他的名字。

  前天12時52分,我國著名詞作家張藜,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4歲。由於張藜及家人素來低調,昨天才正式對外通報此消息。

  斯人遠逝,但留詞作在人間,歌唱每一座高山,歌唱每一條河,歌唱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

  名作 欽點李谷一演唱

  張藜,1932年10月出生於遼寧大連,1948年進入東北魯藝戲劇系攻讀文學,在音樂教育家李劫夫的指點下開始歌詞創作,從此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他一生共創作歌詞1700多首,收入他作品的唱片和盒帶多達600多種,他還為30多部電視劇創作主題歌、插曲。

  張藜的創作之路,並不順利。1957年秋,調任吉林省歌舞劇院工作的張藜,在反右斗爭中因心直口快,被打成“右派”,不久后又戴上一頂“反革命”的帽子。1962年,他被下放到農村改造,一去就是十幾年。1978年12月,已經平反的張藜回到北京,進入中央民族樂團,重新開始歌詞創作。可幾百首歌詞放在案頭上,卻沒有一首能唱得響,直到1984年,歌唱家李谷一把他的一首《我和我的祖國》唱遍大江南北。

  “張老師在世時,常感謝我唱紅他的歌,但應該說感謝的其實是我,是他堅持找我,這首歌才會由我唱。”李谷一回憶道。當年,張藜與作曲家秦詠誠創作出這首歌曲,秦詠誠一直想找一位唱歌有氣勢的西洋唱法歌唱家來演唱。因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民歌唱法的歌手聲音大都軟綿綿的,不夠有力道。但張藜卻表現出一種敏感和堅決,他認為,如果只是歌唱“我的祖國”,那需要有氣勢的唱法,但這首歌唱的是“我和我的祖國”,就必須關注“我”的感情。“是他說,李谷一絕對沒問題,是他相信,我的唱法可以把細膩的感情融合在歌聲裡。”李谷一深情回憶道。

  為人 “朴實得過分”

  伴隨《我和我的祖國》的問世,張藜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進入創作高產期。“農村三部曲”系列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轆轤·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網》熱播后,他為劇集寫的主題歌更是唱遍大街小巷,但他本人依舊不願多在媒體面前露面。

  “何止是不高調,連‘中調’都沒有,朴實得過分!”說起張藜的為人,昨天上午才從記者口中得知他去世消息的李谷一,既悲傷惋惜,又似乎有點“埋怨”老朋友為何悄然離去。良久,她深深嘆了一口氣,“這就是他啊!”

  “《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年年唱,但他從來不出來說自己是詞作者。”李谷一說,這麼多年過去了,隻有在一檔紀念她從藝50周年的電視節目中,張藜為了給她助陣來到了現場,“我記得他當時只是一個勁兒介紹我,卻不願多說自己寫這首歌時的情況。”

  在后輩面前,張藜更是沒有一點架子。作曲家徐沛東回憶,他和張藜相識於上世紀80年代的一次筆會。當時的張藜已經非常有名,而他則是初生牛犢,完全沒名氣,“他主動走過來找我,看了我的作品就說,一起寫首歌吧,就這樣我們認識了。”在之后的十幾年中,這對忘年交一起合作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不能這樣活》《亞洲雄風》《籬笆牆的影子》等作品。“有一次我在家給張老打電話,告訴他我寫了一段旋律,覺得不錯。”徐沛東回憶說。沒想到,挂了電話的張藜立馬從位於勁鬆的家出來,坐上6路公交汽車來找他,一定要聽他哼唱新寫的旋律,然后拿著譜子回家了,“沒過兩天,張老就特別激動地告訴我,‘《不能這樣活》寫出來了!’”

  遺憾 音樂電視劇未完成

  “他的作品都是生活的積澱。”著名樂評人金兆鈞這樣評價張藜的創作。“一路上的好景色沒仔細琢磨,回到家裡還照樣推碾子拉磨。”他張嘴就唱出《轆轤·女人和井》中的這一句歌詞,“這麼真實的歌詞怎麼才能寫出來?他是真住過豬圈、拉過磨的人,牛喘氣都能寫到歌詞裡,這是對人生困境一種極實在又極富悲劇色彩的表達。”

  更可貴的是,這位經歷了無數風雨的老人,總是能跟得上時代。在徐沛東看來,張藜在台海關系緩解時寫出《鼓浪嶼之波》,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寫出倡導勞動致富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前寫出《亞洲雄風》,無一不是反映時代風貌的佳作。

  張藜還常有獨到的想法。金兆鈞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張曉鬆與馮曉泉創作的《中華民謠》曾引起很大爭議,有人覺得歌詞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語句之間聯系不緊密。“這沒什麼。”張藜打趣說,“用打麻將的說法,這叫‘十三不靠’,‘十三不靠和得高’啊!”在張藜看來,作詞不必非得追求形式上的邏輯,看上去沒道理的,有時候也非常美,甚至更符合現代人的思維。

  其實,張藜還是一位擁有超前意識的詞作家。他有一大遺憾,那就是在有生之年推出一部“音樂電視劇”,即用音樂帶動劇情發展的劇集。“10年前他就得意地跟我說,他在做一個音樂電視劇的大工程,讓我拭目以待。”金兆鈞深深惋惜,“當時案頭工作都准備得差不多了,可惜后來他身體不好了……如今,我們再也看不見了!”

  張藜追悼會將於本周日在八寶山舉行。

  照片由張藜女兒提供

  張藜代表作

  《我和我的祖國》

  《亞洲雄風》

  《籬笆牆的影子》

  《苦樂年華》

  《鼓浪嶼之波》

  《山不轉水轉》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命運不是轆轤》

  《不白活一回》

  《苦籬笆》

  《女人不是月亮》

  緬懷

  一個電話,一聲噩耗。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我頓時黯然神傷。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合作,創作不下50首作品。他的詞作構思獨特,離曲能誦,譜曲能唱,朗朗上口,既新穎又富有生活氣息,令人耳目一新。唉,生命有限,張藜先生已駕鶴西去,願他一路走好。

  ——《西游記》作曲許鏡清

  張藜老師一路走好,壽終德望在,身去音容存,揮淚憶深情。《亞洲雄風》為在天堂的您再次歌唱。

  ——歌手韋唯

  一路走好,張藜老師!《籬笆牆的影子》《古船·女人和網》等作品,膾炙人口,經久不衰!

  ——歌手孫國慶

(責編:陳苑、李岩)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