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慶主演歷史話劇《武則天》 稱武則天不是天生強勢

2016年05月25日08:31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劉曉慶:武則天不是天生強勢

劉曉慶:武則天不是天生強勢

繼 《風華絕代》 后,劉曉慶再度接演話劇,而這次飾演的角色是她廣為人知的經典形象武則天。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 童薇菁

衛衣、熱褲、“平板支撐”、自拍……翻開著名影星劉曉慶的微博,她會告訴你,一個63歲女人的體態與心態是如此青春依舊。

由劉曉慶領銜主演的大型傳奇歷史話劇《武則天》正在火熱的全國巡演中。23日下午,劉曉慶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她的狀態:“充電中,19%,22%,25%,85%……”前一天剛結束在天津的2場演出,劉曉慶馬上要奔赴張家港和上海。28日,《武則天》將上演於上海保利大劇院。

這是劉曉慶第4次出演武則天。舞台角色與電視角色是完全不同的表演方式,如何突破自己、如何突破觀眾們對電視版武則天的印象? 對此,劉曉慶信心滿滿,因為“不能超越自己的演出不會去做”。執導過《風華絕代》的著名導演田沁鑫這樣評價她,“對藝術效果有一種非常蠻橫的追求,個性具有令人心碎的坦誠”。

傳奇演員演傳奇女子

劉曉慶身上有著太多的傳奇性。她是央視春晚的第一位女主持,中國內地第一個獨立制片人,第一位連續摘得三屆百花獎影后的演員,也是第一位出自傳的明星。1990年代,處在事業高峰期的劉曉慶毅然決定下海經商。1995年,電視劇《武則天》又讓她的演藝事業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劉曉慶版武則天至今仍被觀眾奉為不可超越的經典。然而,2002年,劉曉慶卻因為稅務問題身陷囹圄,從億萬富婆淪為階下囚。

“福布斯‘中國百名富豪榜’第一期有我,第二期有我,第三期,我就進秦城了。”去年11月,劉曉慶的第三本自傳《人生不怕從頭來過》問世。在回顧這段經歷時她坦言,“我的這段人生,相當於活了好幾輩子”。在秦城監獄度過的400多天裡,她每天堅持在隻有幾平方米的牢房裡跑步,鍛煉身體。出獄后,一無所有的她在朋友的幫助下重操舊業,做起了“橫店第一漂”,在橫店串戲,跑碼頭,哪怕隻有兩三句台詞,一天300元的小角色,她都接。

劉曉慶以比從前更為堅強的姿態回到了大眾視線。此后,她又在《日月凌空》《武則天秘史》兩部電視劇中繼續演繹武則天,在她看來,武則天並不是天生強勢,“只是一遇到逆境,就會想盡辦法扭轉乾坤”。在參演影視作品之余,她還登上了話劇舞台。2012年,劉曉慶在話劇《風華絕代》中,領銜飾演傳奇女子賽金花。3年間《風華絕代》演了快160場,足跡遍布全國與海外。

“創新台詞打破歷史劇的刻板束縛”

這幾年間,劉曉慶最愛接的還是強勢的女性角色,無論是賽金花,電影《尋龍訣》裡的虹姐,或是再次披袍演繹武則天。

今年3月,劉曉慶帶著話劇 《武則天》登陸紐約,反響熱烈。這也是繼《風華絕代》后,劉曉慶主演的登陸紐約舞台的第二部話劇作品。《武則天》 起用了《風華絕代》 的原班人馬,由金海曙編劇、婁乃鳴導演。去年12月,話劇《武則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演時贏得好評無數,有評價稱,“婁乃鳴導演沒有讓觀眾在大唐盛景和曲折劇情中被燒得腦洞著火。相反,創新的台詞打破了歷史劇的刻板束縛”。

話劇《武則天》聚焦公元684年武則天生命中的三天。整出劇分三幕,分別圍繞立碑、立寵、立佛三件事展開。將歷史對於武則天的不同評判,賦予在劇目角色身上來形成劇情沖突,展現了武則天駕馭宮廷政治的非凡手腕,以及作為女性的個人魅力。金海曙曾說:“《武則天》的劇本,就是按照劉曉慶來寫的。”

與劉曉慶有著20年合作的中國首席造型設計師毛戈平再次操刀,為劉曉慶量身打造了一個全新的舞台版武則天形象。話劇《武則天》的故事雖從她60歲開始講述。但在故事情節中,她將“一秒鐘穿越40年”,以曼妙婦人的姿態與李治的鬼魂互訴衷腸。到了尾聲,武則天變成八旬老婦人,鶴發棕衫、老態蹣跚,而這一切神奇的舞台變裝隻用了幾分鐘而已,易妝功底可見一斑。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