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端午傳統民俗 喝雄黃酒、跳鐘馗辟邪

2016年06月06日18:58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端午臨近,在你在家門前挂上艾草,吃著粽子時,是否想過我們這一傳統節日,還有哪些傳統習俗呢?也許接下來說的這些你都沒有聽說過,也將會被我們傳統文化所深深折服。

吃粽子: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劃龍舟: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

挂艾草、菖蒲:

端午節在門口挂艾草、菖蒲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將 挂艾草、菖蒲、榕枝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驅除不祥的寶劍,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喝雄黃酒:

相傳屈原投江之后,百姓為了避免屈原尸體被江裡的魚龍所傷,一個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裡,說要藥暈魚龍。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暈龍,龍須上還沾有一片衣襟。人們就把這條龍拉上岸,剝了皮,抽了筋,解除心頭之恨。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虫不敢傷害像屈原一樣心靈純潔的孩子們。

斗草:

在唐代,斗草不僅僅是婦女兒童的最愛,成年男子也對此頗好,有詩為証:“昨夜雙溝敗.今朝百草輸。關西狂小吏,唯喝繞床聲。”宋代斗草之風,與唐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時間上,宋代人斗草除在端午節外.在春社及清明也有斗草活動。

跳鐘馗:

據說明萬歷年間就有此習俗。每年端午節都要“跳鐘馗”,以求賜福鎮宅,保佑平安。古時“嬉鐘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后來發展到由人扮演鐘馗,在村中巡游嬉耍。跳鐘馗,先是五個頭系白毛巾,身圍紅、紫、綠、灰、黃五色包肚,手持棍、叉、腳蹬軟底繡鞋的邪惡小鬼,在鑼鼓聲中上場,繞兩圈,擺開架勢,吶喊逞威。

佩香袋: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綠豆糕外,懸挂“粽子香袋”“五彩香包”的習俗顯得很特別,香袋做成各種圖騰,有的香包中放有中草藥,有祝福祝壽、防疫祛病、避瘟驅毒、企盼吉祥美好的內涵。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傷人。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