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天放
端午節的民俗很多,但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粽子是該節日的重要載體。“粽心”裡是什麼,決定著粽子是否好吃和香甜。因此,我們就一定要讓“粽心”變成端午文化的“核心”。端午文化的“粽心”,一是節日中的厚重傳統文化,二是以屈原為代表的家國情懷。隻有將“粽心”變成端午文化的“核心”,才能使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從而增強民族凝聚力,鑄就民族精神,使中國夢離我們更近。
如今,像端午節這類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增強了民族文化認同感,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獲得了廣泛的共識。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不但有吃粽子,挂艾蒿、賽龍舟的傳統,還有祭祀儀式、天文計算、季節勞作的習俗。這些備受推崇的文化習俗裡折射的都是傳承了數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其中,有些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淡出,而保留下來的幾乎都是文化的精髓,大浪淘沙,經久不衰。了解和傳承這些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而“粽心”的另一個文化寓意就是以屈原為代表的家國情懷,這就更值得所有人尊敬。屈原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他忠義仁愛的秉性、寧死不污的高潔做派,以及身殉理想、堅貞不渝的高貴品格,一直備受贊譽。就是放在當下,他的精神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屈原心憂家國、情牽百姓、廉政不阿,他的愛國主義情懷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國人。人們在重溫屈原的愛國情懷中培育愛國精神,在弘揚先哲的愛國情操中樹立正確的理想,用更加積極、務實的態度去傳承和創新,無論如何都正能量。
端午節裡體現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忠貞、堅守、責任等品質,堅守國家至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信條,都能詮釋出當代新意。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而今在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之際,在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我們要傳承屈原的家國情懷,就更應從自身做起,熱愛自己的祖國,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屈原的威武不屈,不受世間雜陳的污染,以及他的忠貞和寧死不合污的氣節,即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他對鑄造民族性格和精神樹立了光輝的榜樣,這也當然是端午文化的重要部分。
令人稍感遺憾的是,家國情懷等寶貴精神,如今在一些人身上顯得色彩不足。端午節被視為“購物節”或“休閑節”較為普遍,節日中的文化內涵也越來越被忽視。人們吃著粽子、劃著龍舟,但那種“憂天下之所憂,痛人民之所痛”的情懷卻越來越淡。一些人對“愛國者”持有偏見,對先賢們冷嘲熱諷,甚至無端攻擊和謾罵。一些人遇到了點挫折就灰心喪氣,遇到了一點逆境就怨天尤人,悲觀失望,把自己的不如意遷怒於國家,肆意抹黑英雄人物,到了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這當然是非常錯誤的。面對復雜局面,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站穩立場,分辨是非,堅守底線,也不妨從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增強信心。
文化即是軟實力,它能提升一個民族的精氣神,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由此,讓“粽心”變成端午文化的“核心”不是空談。隻要堅持傳承,就會在端午節這種傳統節日裡,使人們在包粽子、賽龍舟、吟古詩的同時,像屈原那樣堅守愛國理想、培育愛國精神。傳統節日能否得以延續,關鍵在於其文化內涵能否得到共鳴。而清香的粽子和各類民俗,以及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就是我們的共鳴。在新常態下,我們就是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常懷愛國主義熱情。如此,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就不再遙遠。請牢記:端午節,一定要讓“粽心”成為端午文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