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奪瀘定橋》:傳統昆曲如何展現長征精神

2016年06月20日07:21  來源:京華時報
 
原標題:看傳統昆曲如何展現長征精神

  北昆演員塑造紅軍戰士群像。劇院供圖

  昆曲怎麼演繹長征故事?6月18日晚,在中國劇院上演的原創昆曲史詩《飛奪瀘定橋》給出了答案。該劇是北京“戲曲進校園”活動的開幕演出,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1000多名學生觀看了演出,楊帆、朱冰貞、翁佳慧等青年演員們展現出來的精神面貌,以及精彩的武打場面,打動了不少觀眾。

  傳統昆曲展現長征精神

  一提到昆曲,很多觀眾想到的多是《牡丹亭》《玉簪記》等才子佳人戲,或者《單刀會》《夜奔》這樣的武戲,可能無法跟長征、革命這樣的宏大題材聯想起來。昆曲《飛奪瀘定橋》的總導演凌金玉表示,當初他在朋友圈發出北方昆曲劇院將排演這出戲的消息時,就有人感到驚訝。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60年代,北昆前輩藝術家們就曾經創排過昆曲武戲《飛奪瀘定橋》,此后於80年代和新世紀初兩度復排,還被京劇等其他戲曲劇種移植。以往版本多是以昆曲武戲的形式在舞台上呈現,時長50分鐘左右,跟一出昆曲折子戲的長度差不多。

  這次四度搬演“瀘定橋”,新版《飛奪瀘定橋》幾乎是重新創作,編劇劉敏庚重新編寫劇本,王大元設計唱腔,增加了不少文戲唱段,整場演出的長度也擴展到近兩個小時。此外,這次北昆與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合作排演,將交響樂融入昆曲中,在舞美、燈光設計等方面,也進行了全新嘗試。

  從今年1月6日開始進行劇本創作,到5月15日內部觀摩首演,《飛奪瀘定橋》劇組用了131天。總導演凌金玉說:“我們是以紅軍長征的精神,來完成我們的劇目創作的。作為長征史上最重要的戰役之一,最讓人觸目驚心的是那三個晝夜,那三百余裡舍命舍身的急行軍。”他表示,除了劇本創作等方面的難度,如何在舞台上呈現急行軍也是個難題,“這個戲沒有好體力撐不下來,幾乎是從頭跑著演到尾,還要有各種的武打動作,像翁佳慧是昆曲女小生,演出中也需要做各種的高難度動作”。

  青年演員挑梁武戲

  當晚的演出中,北昆的青年演員們讓人眼前一亮。劇中扮演彝族少女的朱冰貞和扮演司號員的翁佳慧,原本是昆曲《紅樓夢》中飾演林黛玉和賈寶玉的兩位演員,這次“穿越”到了革命年代,演起了紅軍戰士。

  對於她們而言,最大的挑戰是除了唱念以外的大量武戲,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的朱冰貞原本學習青衣、刀馬旦,此前在昆曲《紅樓夢》海選中嶄露頭角。這次的演出也展現了她多年積累的刀馬旦功夫,跟楊帆等男演員做一樣的武打動作,一點不含糊,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印象。

  在劇中扮演紅軍首長的楊帆是武生名家侯少奎的弟子,師傅鼓勵徒弟:“武戲文演,這是對於武生演員來說很重要的要求,在這部戲裡他做得非常好。”演出中,楊帆演唱的那段“大江東去浪千疊”,便化用自傳統戲《單刀會》。另外,這次演出幾乎出動了北昆的所有青年演員,像許乃強、邵錚、邵天帥等知名演員也演起了普通戰士,他們在舞台上塑造的紅軍戰士群像也具有雕塑美感。

  ■鏈接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周年,大型原創昆曲史詩《飛奪瀘定橋》由北方昆曲劇院與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聯合制作。除該劇外,本次的“戲曲進校園”活動,還包括京劇《黨的女兒》《江姐》,評劇《金沙江畔》《母親》,歌劇《長征》等劇目。

  京華時報記者田超

(責編:陳燦、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