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的郵差身份,一段 “諜戰人生”和永不磨滅的紅色信仰。6月27日起,匯集李幼斌、張粟、丁嚀、澀谷天馬等老中青三代演員的《郵差》將在廣東衛視黃金檔開播。
“老戲骨”李幼斌(見右圖,劇照)曾經憑借《亮劍》《闖關東》等作品中塑造的“大老粗”形象深入人心。而此次在《郵差》中,李幼斌變身為內斂的軍統特務。李幼斌對劇本是出了名的要求高,《郵差》導演何流曾經表示,為了請動李老師他曾多次改動劇本。“雖然自己演過很多諜戰題材作品,但飾演軍統特務還真是第一次,演起來感覺很不一樣。”李幼斌告訴南方日報記者。
談表演
熱衷接演現實題材
南方日報:據說這部戲的劇本改了四稿之后你才滿意?
李幼斌:一開始的劇本確實是太單一了,特別是我飾演的這個人物謝乃恩。后面做了調整,讓其手下的特工不只是單一的特工,變成他的親生女兒,用情感線增加人物的復雜性。
南方日報:近幾年來,您的戲還是以抗戰題材為主,是怎樣考慮的?
李幼斌:前些年我拍的戲確實是以抗戰為主,讓大家覺得我是一個抗戰題材專業戶。但是我拍的戲也不全都是這個題材,包括前些年也拍了很多生活戲。
古裝戲我演過,但它不能算是一個純粹的古裝戲,是反映清朝末年的《老少爺們上法場》,演完之后我就覺得自己不是很合適,對這類戲不太自信,后面就算了。主要以接演現實題材或者是歷史題材為主。
南方日報:現在古裝和玄幻題材,已經掀起小熒幕的收視熱潮,對此您如何評價和看待?
李幼斌:這種題材對於我們這個年紀的演員不太適合,玄幻都是年輕演員演的吧?我並不太關注玄幻,古裝戲看的也比較少,我認為現實主義題材是一個永恆的題材,我們需要更多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
現在的戲劇創作已經和以前大不一樣,特別是玄幻作品的寫作方法很不一樣,有的就是根據一個故事來寫,有點類似好萊塢制作的模式,當然它有它的好處,能夠促進現有電視劇或者電影題材的擴充和影視技術的進步。但我覺得這只是一個風潮,始終不是創作的主要方向。
南方日報:會不會擔心您的演出機會越變越少?
李幼斌:當下現實主義題材還是佔很大的比重的,玄幻和古裝不是不好,但是如果把整個世界寫成一個虛幻的空間也不太合適。人畢竟是生活在現實當中,現實主義題材才是我們的歸屬。
我會根據現在的年齡層次、年齡階段來演我自己能夠演的角色。當然了,作為我這個年齡的演員,我喜歡現實主義題材,哪怕故事本身不是真實發生的,它也是以生活為本源創作的,最多進行一些藝術加工。
最能夠打動觀眾的我認為還是現實主義題材,說老百姓的事兒,故事可以感人和觸動人心,這是很重要的。
南方日報:目前還有沒有特別想嘗試的角色?
李幼斌:沒有,我不是那種要去嘗試角色的演員。我認為演員拍戲,就是人家給你劇本,你看能不能演,能演就接。你演話劇的話,或者還能說因為我喜歡這個話劇、喜歡那個話劇,希望去嘗試,還有選擇余地。
談風格
喜歡更真實的戲劇風格
南方日報:您的作品一直都比較少時尚或者都市感特別強的題材,為什麼不去涉足?
李幼斌:在我看來,追求時尚本身是對的,這讓每個戲的服裝、造型更加精致吸引眼球。於我而言,還是比較喜歡更加真實的戲劇風格,真實感依靠從劇本本身到人物造型、拍攝方法等方方面面去塑造。
我覺得搞時尚可以,但不能假浮夸。還是要按照人物的性格進行延展,你不按照人物你光想著時尚這就失真了。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這人物時尚好看,但后來發現和這個人物的性格根本對不上,這就變得很假。
我覺得現實主義題材最重要的是真實,不用特意渲染太多視覺上的可觀性。你光考慮時尚,故事什麼都沒有,這個是沒有用的。
南方日報:現在很多作品都被“小鮮肉”這些更有市場號召力的演員包攬,一些實力派的演員可能遇到一些危機,特別是在市場生存上,對於這個趨勢您是怎麼看的?
李幼斌:我不存在危機感。現在找我們拍戲,我們能演就演,配角我們也演過,我們廠拍的電影我們經常演配角,因為現在這個年紀有很多限制。
任何的變化都是一個過程,你不能說市場潮流將所有的一切都定位了,我覺得還不是這樣,我們需要真正的演員。我們演員就是演戲的,演員就是你能演什麼你就來演了,你不能演,非要自己搶某個角色,這不行。
(南方日報記者 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