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茱萸辟邪、飲菊花酒 重陽節舊俗今存幾何?

2016年10月09日08: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插茱萸辟邪、飲菊花酒 重陽節舊俗今存幾何?

資料圖:西安漢服愛好者“習射”慶重陽。圖為漢服愛好者“習射”活動現場。王超 攝

登高望遠、飲菊花酒、佩戴茱萸……這一系列重陽節特有習俗,描繪出秋日一幅亮麗的風景畫。農歷九月初九是傳統的重陽佳節,民俗學者王娟介紹,古代,這個節日又叫“菊花節”,“很多習俗都是圍繞菊花展開的,比如搭建菊花山、燈下賞菊等。古代各家商鋪還會買很多菊花裝飾庭院。但是隨著時間流逝,生活節奏加快,人們也很少有時間去實踐,這些舊有節俗已經消失很多了”。

節令飲食不可少:喝菊花酒 吃重陽糕

在中國節俗中,節令食品往往佔有特殊位置。古人習慣以歲時節日作為向神靈獻祭的專門時間,用新收獲的黍稻制作而成的重陽糕是重陽秋祭的祭品。民俗專家蕭放說,唐宋時重陽食糕俗流行,宋人已習稱“重陽糕”。

資料圖:廣西侗鄉三江老人演繹民俗度重陽。楊春茂 攝

“糕在漢語中諧音‘高’,是生長、向上、進步、高升的象征。”蕭放介紹道。而北宋呂原明《歲時雜記》亦記載,宋代民俗,在九月九日天亮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作三聲。”

飲菊花酒是重陽節另一重要習俗。據公開資料顯示,菊花酒用菊花雜和黍米釀成,“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古代被認為是延年益壽的長命酒。

“菊花酒雖然達不到令人不老的神奇效果,但的確有清熱解毒、明目祛風的藥用價值。”王娟笑著說道。

資料圖:福州重陽節再現飛升祀典弘揚“敬老孝親”。中新社發 楊婀娜 攝

重陽節與菊花:古時搭菊花山、燈下賞菊

如前文提及,重陽節與菊花的聯系較為密切。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古時候,菊花被認為是君子的象征,古人對其評價極高。重陽節首先是一個關於菊花的節日,過去又叫‘菊花節’。”民俗學者王娟解釋道,菊花還是道教修煉、養生的象征,“過去民間還認為喝菊花水能使人長壽”。

資料圖:湘黔桂千名蘆笙手賽蘆笙慶重陽節。圖為蘆笙比賽現場。龔普康 攝

正因如此,古代與菊花相關的娛樂活動也不在少數。王娟說,除了登高望遠、佩戴茱萸等現代人熟知的習俗外,古人還會在街道兩側點菊燈、搭菊花山,還流行在燈下賞菊。

古代的官府也會與民間同樂。明清時期,每逢重陽節,各地官方會辦一些“菊花展”,讓百姓觀賞。王娟說,商鋪也會買很多菊花,裝飾自己的門戶庭院,整條街都非常漂亮。

“不過,目前重陽節的舊有節俗已經消失很多。原本附加在菊花上的價值觀念也發生了變化,未來如果社會和人們一同努力,組織一些與有益重陽節俗有關的活動,情況也許會慢慢發生改觀。”王娟表示。(上官雲)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