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譜寫50首“新學堂歌” 81歲谷建芬傾注全部深情

2016年10月24日07:47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一聽到小孩子唱歌,我就想掉眼淚”

谷建芬不計名利堅持創作兒童歌曲。

“一聽到小孩子唱歌,我就想掉眼淚。”81歲的谷建芬喃喃而語。上周末,第十九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在保利劇院舉辦兩場公益兒童音樂會,由谷建芬創作的“新學堂歌”在音樂會上唱響。看著小朋友們天真的面龐,聽著台上台下傳來的聲聲合唱,谷建芬的眼眶再一次紅了。

谷建芬創作的“新學堂歌”脫胎於“學堂樂歌”。學堂樂歌指的是20世紀初在我國新式學堂創作的歌曲,李叔同的《送別》就是傳唱至今的代表作。過去,谷建芬一直創作流行歌曲,她譜寫的《思念》《歌聲與微笑》《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等歌曲可謂家喻戶曉,影響了一代代聽眾。近些年,已退休的她轉而創作兒歌,十余年來,她已寫出了50首“新學堂歌”。

2005年,有一位領導人跟谷建芬說:“你不要再寫流行歌了,你看看現在的孩子都沒有歌唱。”這話一下說到她的心坎兒上,到現在她還非常痛心:“你看看現在電視上播的、社會上唱的都是什麼歌?有不少都污染孩子的耳朵!當年就這麼一句話,我決心為孩子們寫歌。”

於是,谷建芬開始為優秀的古詩詞譜曲,希望孩子們能通過傳唱這些歌曲,理解和喜愛古代文化經典。當最先完成的6首歌曲在中央電視台進行縮混錄制時,聽著稚嫩的童聲唱出《游子吟》等古詩中的詞句,谷建芬泣不成聲。本來,她還怕孩子們不喜歡這些歌曲,孩子們卻告訴她:“這些就像小時候姥姥唱的歌。”“我也是母親的孩子,當我老了的時候,如果沒有為傳承做一點事兒,我人走了的話,就是白來一生。”懷著這個真誠的信念,谷建芬一首接著一首地創作。

這十幾年來,谷建芬一直在自己老伴和女兒的支持下為孩子們創作。可就在近兩年,與她相濡以沫多年的老伴和女兒相繼去世,使谷建芬受到很大打擊。“我女兒今年去世了,可我還活著……”她喃喃自語,在親人去世后的日子裡,她得了抑郁症,每天要吃藥治療。也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裡,她幾乎隻字未寫,每天都呆呆地坐在鋼琴前,打開琴蓋,卻一個音符都寫不出來。直到最近,心情慢慢舒展的谷建芬才開始繼續創作,“女兒和老伴一直是我推廣‘新學堂歌’的幫手,是他們幫我安排演出和推廣活動,我要完成他們的心願。”

谷建芬介紹,這些年,她用來推廣“新學堂歌”的錢都來自老伴,也曾遇到過很多困難。“孩子們雖然喜歡這些歌,但推廣起來太難了,想把它們加入中小學的教學大綱就更難。”她動情地說,由於沒有人願意資助,第二批“新學堂歌”的錄制一度中斷,“我要是走了,也沒人管這個事了。現在我81歲,沒有別的,我一定會為孩子們寫下去。為孩子們創作,寫多少都不多!”

(記者 韓軒)

(責編:陳苑、李岩)

推薦閱讀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