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敵》導演楊·克拉塔
烏鎮好戲
《賭徒》:紙醉金迷的拷問
一場五小時的德語戲……這樣的時間長度有點嚇人,依然不能阻止全場爆滿,黃牛把票價炒到了上千元一張。
六年前問世的《賭徒》,出自德國大師級導演、柏林人民劇院藝術總監弗蘭卡·卡斯多夫之手。該劇雖取材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說,但經卡斯多夫改編后,不僅迥乎於原著,且內容海量,演出時長達5小時,成為本屆烏鎮戲劇節體量最大的作品,也是開幕大戲。
故事講述了身無分文的家庭教師阿歷克賽·伊凡諾維奇,因緣際會參加一位破產的俄國將軍舉辦的旅行派對,並在德國城鎮羅雷特堡的賭場裡贏得巨款。他愛上將軍的繼女波琳娜,然而她對他不只是冷淡,甚至是惡毒。傾家蕩產的將軍急切地等著繼承富有姨媽的遺產,卻驚訝地看見她活生生地出現在派對中。她一來就迷上輪盤游戲,還把眾人想要的遺產輸個精光……
為了滿足劇中巨大的旋轉舞台需要,烏鎮大劇院提前幾個月斥資數十萬進行了改造,效果的確讓人眼前一亮。劇情在六個場景中頻繁切換,仿佛舞台就是一個巨大的輪盤,在人生及他人的關系不斷的“對賭”中不停的旋轉;通過巨幅屏幕的實時播放,打破了劇場的距離限制,讓遠方的觀眾也能感受到演員細微的情緒。
幾位演員的能力和能量的確讓人驚嘆,長達五個小時的演出揮洒自如,始終充滿張力。男主角阿歷克賽?伊凡諾維奇十幾分鐘幾近癲狂的炫技式獨白,更是讓人感受到賭徒孤注一擲的瘋狂和內心的掙扎。
《人民公敵》:一場不夠過癮的突破
下午2點的場次,昏暗的燈光,加上波蘭語演出,不爭氣地我睡著了;知道同去的專業人士也睡著了,我也就心安了些;但也並不代表這個劇不好。波蘭克拉科夫老劇院藝術總監、院長楊·克拉塔的《人民公敵》於去年首演。這部作品改編自易卜生的名作,講述了斯多克芒醫生為保護小鎮居民的健康,卻“侵害”多人權益,最終被視為人民公敵的故事。
對於《人民公敵》這個經典劇目,王學兵的經典版版本去年曾在國內巡回公演,因此熟悉劇情的觀眾期待全新的演繹方式。狼藉的布景、大量的搖滾樂、絢麗的色彩、癲狂的表演,這些為人所熟悉的后現代表演手法,並不能止住下午的困意;讓我興奮起來的,是第四幕原有公民大會高潮部分情節。
斯多克芒醫生本應慷慨激昂地演講,闡述自己的理想;但現場卻突然全場燈亮,翻譯屏幕關掉,工作人員離去,男主角跳出戲外,與觀眾一起探討中國當下的現實:霧霾、腐敗、對金錢的欲望、媒體的失語……欲言又止,以致演后談的時候觀眾大呼不過癮:“斯多克芒醫生不是無比正直的人嗎?為什麼不把話都說出來。”
《爸爸的時光機》
相比看外國劇目緊盯屏幕翻譯的疲憊感,用“外星語”演繹的新木偶劇《爸爸的時光機》可以說是童叟皆宜,溫馨又非常有創意。
該劇以導演馬良和其父親的共同生活經歷改編而成,講述了主人公發現自己年邁的老父親漸漸失去記憶,於是決定創造出一台時光穿梭機,通過穿越時間的方法幫助父親尋回記憶。
當父母漸漸老去,不記得我們是誰的時候,這種無奈和傷痛是難以排解的。馬良把它化作了一台時光機,帶領我們回到小時候那一幕幕溫情脈脈的畫面,安撫內心的憂傷,至少我們擁有過愛。這是一個簡單卻又動人的故事,通過與匈牙利、德國、韓國藝術家共同創作,父子二人活靈活現的木偶,完全可以媲美全球巡演的那一匹《戰馬》;同時,融合中國皮影戲、戲曲等風格多媒體動畫、現場音樂演奏等表現形式,更是讓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