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替身品種越來越多 理想操守越來越遠

2016年11月16日07:38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替身品種越來越多理想操守越來越遠

“名詞”解釋:“文替”,文戲的替身,近年來各劇組裡越發盛行的“行當”,除了必須露臉的正面鏡頭由其本人出演,其余遠景、全景、中景等景別,幾乎都由替身代勞,也有稱“臉”員

■本報記者 王 彥 張禎希

日前,成龍獲頒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在他所有的獲獎感言中,這一句顯得格外動人———“當武打明星不辛苦,因為可以找替身。真要當武打演員就很辛苦,隨時做好斷手斷腳的准備。”作為一名演員,他最引以為豪的,便是從影56年,全憑一副真材實料。

成龍用半個多世紀時間拒絕“武替”,一些明星卻大大方方起用“文替”。如今的影視圈,明星片酬高企不落的同時,他們在片場的時間也越來越矜貴,輕易不再披挂上陣。遠景、背影用替身,部位特寫用替身,趟水、下跪用替身……“你去橫店影視城轉轉,就知道替身現象有多泛濫,替身品種有多奇葩。”編劇汪海林不止一次控訴,“手拿高薪的演員不好好演戲,那等於正大光明地造假。”不止編劇,李雪健、陳寶國等人也相繼用“忘本”“無恥”來痛斥業內害群之馬。

見怪不怪的“細分工種”,消解了演員的技術含量

許多做著演員夢的年輕人心裡,橫店機會遍地。深秋時候,平均每天有四五十個劇組同時開工,除了難計其數的龍套一族,各類替身儼然成了新的熱門工種。

如果說,觀眾熟悉並接受“武替”,是因某些動作確有其特殊性,那麼種種“文替”的出現且日漸風行,實在令人看不懂。常有劇組招募信息寫道:“急需某某某替身一名”,其內會注明臉型、身材的要求。橫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類“文替”屬於跟組替身,不少明星在同一部戲中都有3至5個“分身”。另有種招募告示則對某個部位情有獨鐘,要求“手型漂亮,手指修長”是為“手替”,要求“腳型柔和,小腿筆直細長”是為“腳替”,依此類推,還有“胸替”“發替”。更有甚者,不想被抽耳光的明星可找“抽替”挨上幾巴掌﹔不願在戲裡一遍遍吃飯喂胖自己的明星可找“飯替”拯救身材﹔若是不想在劇組換景別,燈光和收音師調試走位的間歇累著自己的,還可找“光替”站在測光處代為受累。綜上,總有一款路人甲能在替身的細分工種裡找到定位。不信可回看前陣子熱播的某諜戰劇,男一號就是典型的“側臉時有不同,背影高矮不定”。汪海林說,有些流量明星,在影視劇中永遠隻拍正面鏡頭,其他景別統統交付替身代勞,“這哪兒是拍戲,是拍寫真集”。

有人回想8年前電影《立春》上

映:蔣雯麗不僅學方言、學美聲、學鋼琴,還挑戰女演員的天敵———增肥。再梳理一下張震近年塑造的人物序列:《赤壁》 裡演孫權,他熟讀 《三國演義》﹔《吳清源》 裡主演一代棋聖,殺青時他的棋力已可匹敵職業三段﹔拍 《一代宗師》 時苦練3年,他還順道摘得全國八極拳比賽冠軍。相比之下,拗拗造型、擺個表情,如此被消解了技術含量的“拍戲”恐怕平面模特就可勝任。

“跑路明星”的雜亂腳印,記錄著行業的紊亂脈絡

“文替”之多,需求之旺,表面看來似乎是“市場使然”———演員一天工作時間最長超過18小時,一天最多時完成15頁台詞,用替身只是為減輕演員負擔,只是為滿足激進的市場需求。年產1.6萬集電視劇,熒屏播出8000多集﹔年產電影700多部,公映300來部。為避免自家作品被束之高閣,投資方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用明星刷臉突圍。一時間,當紅花旦、流量小生在圈內有了新的代名詞“跑路明星”。他們忙著商演,忙著代言,忙著跨劇組拍戲。一二線紅人是若干家都想要的香餑餑,隻能煩勞他們“汲汲復營營,東西連兩京”。

上周末的橫店影視城,明清宮苑景區,某部奔著年度“劇王”而去的古裝劇正加緊拍攝,清明上河圖景區裡,一部三國歷史題材古裝劇在此駐扎。“巧”的是,兩劇的女二號同為一人。若以圈內人的眼光看,這兩部劇集無論是投資還是主創陣容,都算得上良心制作,其中一部還因在橫店拍攝9個月而被贊“頗具匠心”。可現實就是如此犀利,“良心制作”裡竟也容得下串組的明星。

若是目光向下,無怪乎會有“男女主角各給劇組一個月,重疊檔期不過10天”的劇組取巧,無怪乎會有“男一對著女一替身告白,女一對著男一替身哭泣”的情節上演,更無怪乎替身招募信息裡還時有“要求戲好”的字眼露出。“跑路明星”的雜亂腳印,隻能為紊亂失序的行業背書。

對於亂象頻現,著名藝術家秦怡連連搖頭:“什麼樣的市場可以容忍劇組偷換概念,挂羊頭賣狗肉? 又是什麼樣的市場讓簽了約的演員可以罔顧契約精神?”11月初,94歲高齡的老藝術家剛結束了陳凱歌新片 《妖貓傳》 的拍攝,從湖北回到上海。她跟記者念叨最多的是遺憾:“有個鏡頭是我演的角色死去,導演組怕我年紀大了受不了視覺沖擊,說給安排替身。我不願意。若少了這個結尾,表演還怎能稱之為完整?”

當影視工業化的車輪飛速碾過,整個行業都在發足狂奔。明星們可曾想到,在自我形體缺席的鏡頭裡,“聲台形表”的表演真諦何在,職業操守和藝術理想何在?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