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錢的中國動畫電影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2016年12月06日08:47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動畫電影逆勢上揚,可創造票房奇跡的多是“別人家的孩子”。100億日元“中日動漫基金”設立,試圖打造“中式動漫”—— 不差錢的中國動畫電影,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在大上海電影院,進入影院的通道前,熱門電影海報依次排列。 本報記者 蔣迪雯 攝

在日本動畫電影史上打破宮崎駿專屬“百億日元票房”神話的動畫影片《你的名字。》,本月2日起在中國內地上映。上映4天,該片已在中國輕鬆拿下逾3億元票房,讓業界再次把目光聚焦在前景大好的動畫電影上。
  今年,中國電影市場整體增速放緩,動畫電影的票房卻逆勢上揚。據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在中國上映的動畫電影總票房已達60.1億元,比2015年全年的45億元增加15.1億元,在今年電影市場佔比達15.03%。今年最后一個月,隨著《海洋奇緣》《你的名字。》等多部頗具票房潛力的動畫作品陸續上映,業內預測,年度動畫電影票房總值有望達65億元。
  不僅如此,今年的電影市場還兩次刷新動畫電影票房紀錄:先是《功夫熊貓3》以10億元票房改寫《西游記之大聖歸來》在去年創下的中國動畫電影歷史最高票房紀錄。隨后,《瘋狂動物城》又將這一成績拉升至15.3億元。然而,可觀的票房背后,是國產動畫的啞火。今年拉高票房、創造奇跡的,幾乎都是“別人家的孩子”,這不免令人唏噓。
  11月初,由中日兩國動漫界跨國合作的“中日動漫創新俱樂部”在東京成立,出資100億日元設立“中日動漫基金”,試圖借力日漫產業優勢、弘揚中國美術底蘊,打造獨創新穎的“中式動漫”。一時間,爭議四起:中國動漫怎麼啦?真的需要外援才能獲得拯救嗎?“中日混血”動漫能說好中國故事嗎?在市場、資金、技術都已完備的前提下,國產原創動畫如何崛起?

  曾有過輝煌的“美術片時期”
  被譽為“日本漫畫之父”、阿童木形象的創造者手塚治虫曾說,自己是在少年時看了萬氏兄弟的 《鐵扇公主》,才棄醫走上動漫創作之路。

  中國動畫電影的起步並不晚。1941年,萬氏兄弟攝制完成《鐵扇公主》,這是中國也是亞洲第一部動畫長片,那時距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動畫電影《白雪公主》的誕生僅過去四年。被譽為“日本漫畫之父”、阿童木形象的創造者手塚治虫曾說,自己是在少年時看了萬氏兄弟的 《鐵扇公主》,才放棄醫學專業走上動漫創作的道路,足見當時中國動畫電影的影響之大。
  1954年,萬籟鳴和萬古蟾從香港回到上海,加入上海電影制片廠美術片組。當時美術片組的人員已由最初的18人增加到200人,開始籌備第一部彩色動畫片《驕傲的將軍》。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簡稱“美影廠”)正式成立,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美影廠一直是全國唯一一家美術片制片廠。
  特殊的歷史環境造就了堪稱輝煌的“美術片時期”。“美影廠成立時,匯聚了幾支主要的動畫力量,包括東北電影制片廠的人才、上海本土專門從事動畫的人員,以及輾轉在香港學習動漫的人員和全國各地畢業的高材生。”原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廠長錢建平說,當時美影廠聚集了全國最優秀的動畫人才,迎來此后30多年的中國動畫繁榮。
  1961年,120分鐘動畫長片《大鬧天宮》上集上映,好評如潮。三年后,下集上映。《大鬧天宮》全由手工繪畫而成,單“孫悟空任弼馬溫在天庭遛馬”那段,“美猴王之父”嚴定憲就畫了500多張。據統計,《大鬧天宮》先后向44個國家和地區輸出與放映,並多次獲獎。2012年,《大鬧天宮》制成3D版后,依然受到國內和國際市場追捧。
  上世紀80年代前后,誕生了《哪吒鬧海》《天書奇譚》《山水情》等風格各異的動畫電影,《九色鹿》《三個和尚》《雪孩子》等藝術短片,以及《黑貓警長》《阿凡提的故事》《葫蘆兄弟》等至今耳熟能詳的系列動畫短片。“雖然當時中國動畫公司隻有美影廠一家,但內部形成友善的競爭。那時,美影廠動畫短片很發達,大家從一個創意開始探索動畫片的表達風格,成熟后,再慢慢發展成長片,這也是人才培養的一種方式。”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量日本、美國動漫進入中國市場,對國產動畫造成巨大沖擊。“原來動畫制作有國家支持,而在走向市場化的過程中,原先的格局打破了,出現了非常大的斷層。”錢建平說,在市場化背景下,一方面原先的動畫人才離開美影廠南下深圳,幫美國和日本的動畫做代工,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電視興起后,美影廠由於資金缺乏,未能及時佔領電視台的動畫欄目資源,從人才和制作兩方面都發生脫節。
  國產動畫的衰弱與本世紀初期中國電影市場的低迷不無關系。“當時不少電影院出租給賣毛衣的了,更不要說去看動畫電影了。現在,電影院越來越多,銀幕數量不斷增加,動畫電影市場得到迅速發展。”錢建平說。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達440億元,動畫電影市場票房為44.6億元,佔國內票房比重約11.1%。其中,國產動畫電影票房達20.58億元,佔46.1%。去年的《西游記之大聖歸來》以近10億元票房給國產動畫電影打了一劑強心針,而今年的《大魚海棠》也堪稱“現象級”。不過,錢建平覺得,中國動畫片雖然有了一些新現象,但還遠遠沒有形成規模。

  “不會講故事”成國產動畫硬傷
  《大魚海棠》等作品盡管票房不俗、制作精美,但也招來情節薄弱、僅有中國元素符號堆砌等批評,“不會講故事”是觀眾的普遍感受。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動畫藝術的“中國學派”曾為人所樂道。美影廠的黃金時期,《小蝌蚪找媽媽》 是水墨動畫,《大鬧天宮》《天書奇譚》是二維手繪動畫,《阿凡提》 是木偶動畫,《葫蘆兄弟》則是剪紙動畫。“中國學派”以鮮明的民族風格著稱,不僅內容上取材自中國古代的神話、民間故事、寓言、古典小說等,美術設計的創作靈感也直接來源於民間剪紙、皮影、水墨畫等本土的傳統藝術形式。
  “之所以叫美術電影制片廠,是因為除了二維動畫外,還出現了水墨動畫、剪紙動畫等各種以美術為基礎的片子。”錢建平還記得,美影廠第一任廠長特偉倡導的“動畫要走中國民族文化的道路”。以《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形象為例,萬籟鳴曾要求孫悟空兼具猴、神、人三者的特點。為塑造合適的孫悟空形象,劇組借鑒了許多京劇元素,不僅請來有“南猴王”之稱的上海京劇團名角為大家講戲,劇組的每個人還必須學會“翻雲手”“舞花棍”等京劇表演招式。苦心鑽研出的水墨動畫拍攝技法至今仍是美影廠的獨家“秘方”。
  喜的是“中國學派”在動畫史上的濃墨重彩,憂的是藝術傳承的后繼無力。不同於日漫、美漫有完整的發展體系,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日本二次元動畫和美國三維動畫的強烈沖擊下,不論是觀眾審美習慣的培養,還是動漫創作技術的使用,都以這兩者為主流,中國動畫藝術逐漸沒了傳承。
  近兩年在院線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雖然在數量、主題、乃至表達形式上都有了顯著進步,但不足之處也很明顯。國產動畫電影或師法日漫、或師法美漫,或中外混搭,但最終的口碑、成效都難有爆款。如《昆塔》《青蛙王國》等效仿美國類型片,創作老少咸宜的全年齡動漫,但在國內總體反響平平﹔《魁拔》則效仿日漫,但原定的五部曲計劃因票房不理想而終止。《大魚海棠》等作品走在探索“國漫”的道路上,盡管票房不俗、制作精美,但也招來故事情節薄弱、人物形象扁平化、僅有中國元素的符號堆砌等批評,“不會講故事”是廣大觀眾對國產影片的普遍感受。
  此外,中國動畫電影另一個被詬病的是“低幼化”。《喜羊羊與灰太狼》以及《熊出沒》系列向來是動畫電影中的大IP(知識產權),而從今年上映的《泰迪熊之玩具大戰》《糖果世界大冒險》等動畫電影的片名就可以看出,以低幼觀眾為主要目標受眾的動畫電影格局仍未改變。在“電影產業與中國故事創新”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聶偉看來,定位“低幼”市場這一做法本身並無對錯,中國的動畫電影也不一定每部都要面向全年齡段,但目前整個中國電影市場分眾化現象已經很明顯,動畫分眾市場的定位意識也需更加清晰,也就是說,動畫電影不可隻有“低幼”,動畫電影市場正呼喚更多分眾作品。
  近些年來,中國動畫電影數量迅速飆升,每年約有30部至50部動畫電影上映,但除《大魚海棠》外,其余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極少過億元,口碑、討論度、知名度平平,票房千萬級以下的居多。
  錢建平說,中國動畫電影的體量已經居世界前列,但市場發展的速度遠遠快於動畫片質量的提升,“中國對於本土動畫訴求很大,中國動畫市場起來后,動畫人還沒有准備好。”與上世紀美影廠面臨的挑戰不同,當下中國的動畫環境已不缺資金、不缺市場,剩下的就是怎麼“講好中國故事”了。
  講故事從融入“中國基因”開始
  如果說今天的中國動畫要去尋找自己的原創,或者進一步明確國產動畫專業屬性的話,其實應從技術借鑒轉向技術自覺、文化自覺。
  2015年暑期檔,《西游記之大聖歸來》以近10億元的票房成績奪得國內動畫電影桂冠,引爆國產動畫電影行情。今年,國產動畫電影依舊熱度不減,7月上映的《大魚海棠》長期佔據話題榜,累計票房近5.7億元。
  國產動畫電影要發展,歸根結底在於講好中國故事,彰顯中國風格。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什麼樣的故事才是中國好故事?取材傳統故事當然是條重要路徑。中國傳統文化浩如煙海,動畫電影《大鬧天宮》和《金猴降妖》改編自《西游記》,《天書奇譚》改編自《平妖傳》,《哪吒鬧海》則來自《封神演義》,傳統文化為動畫電影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文學土壤。
  過去,這些傳統題材的中國故事留存在觀眾的腦海中,成為永不褪色的童年記憶。不過,錢建平提出,如果今天只是把美影廠的東西,按照以前的方式再現的話,就不一定行得通了,“大家記憶中的美影廠,是文化消費極少的時代,那個年代沒有美國動畫、日本動畫,是隻看自己原產動畫片的年代,所以那個年代的美好記憶不一定適合當下。”聶偉表示,“70后乃至更年輕的觀眾大多是吃著混雜文化的精神糧食長大的,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環境裡成長起來。”觀眾對動畫電影的審美趣味已受到日漫、美漫、國漫的共同改造。錢建平認為,講好中國故事,應立足當下,“所講的人物關系、人物情感,一定是當下的人碰到的事情。無論是動畫片還是真人電影,都要和當下現實題材有關。”
  “講好中國故事”離不開對動畫創作技術的反思。全球化時代,向別國學習先進動畫技術無可厚非,這也是動畫電影創作必然要走的路。“技術本身有文化屬性,國內不少后期制作的特效師,基本都在學習使用美國主流技術,使用的軟件顯然不是中國造的。”聶偉提醒,“當歐美動畫設計者使用這些軟件進行角色建模時,一定是按照西方主流文化對人物形象的理解來展開的。”對動畫電影而言,當下的問題已不再是無先進技術可用,而是如何反思動畫技術的使用。“如果說今天的中國動畫要去尋找自己的原創,或進一步明確國產動畫專業屬性的話,其實應從技術借鑒轉向技術自覺和文化自覺。”
  在聶偉看來,從便利性考慮,使用國外的專業技術無可厚非,但使用時也要從細節處做插件,打補丁。“比如美國動漫人物的笑,都是滿嘴露牙大笑﹔ 又或者受到驚嚇就很夸張地往后彈跳,這些角色特征有時不一定符合中國文化中含蓄、內斂的人物性格塑造。因此,在角色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應做些有意識的技術微調。這種技術微調的背后就是我們中國文化的自覺性,隻要植入這個基因點,就會慢慢發生作用。講述‘中國故事’從融入‘中國基因’開始。”
  “中國動漫要有自己的動畫語言。”錢建平建議,未來或可嘗試依托日本的專業技術團隊,講中國的故事,呈現中國國產動畫電影的風格。“我們要回過頭來仔細挖掘中國美術的魅力,這是我們打造新時代‘國漫’的基礎。”
  “講好中國故事是最高目標。今天一部分國產動畫故事,看上去很像不同技術模塊的拼湊和演練,缺乏把這些技術要件整合到故事中的適配性和均衡感。”聶偉認為,中國不缺能快速上手的動畫師,眼下最缺的還是一大批有自我文化要求和深層技術反思能力的工匠。聶偉認為,隨著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各國重新站在動漫發展的同一起跑線上,“業界最近常講的 ‘彎道超車’ 是一個選項,而尋找新的起跑點則是另一個選項。去年開始,《捉妖記》《九層妖塔》 等一批國產大片都在做同名游戲,一種新的‘影游聯動’成為可能。新技術創造了動漫行業新的發展契機,國產動漫也因此有機會站在新的起跑線上,與同行競業者共同討論產業規則和技術指標。”(李君娜)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