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析】
據媒體報道,近日,一家手機廠商聯合北京故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手機。這款機身融合了團龍、祥雲等傳統圖案的手機每部售價19999元,號稱全球限量999台,預計2017年1月底上市。不同於以往故宮文創產品的好評如潮,這一次所謂限量版故宮手機的推出,卻引來了許多爭議。
文創產品因其包含的版權及創意等智力因素,在價格上比同類產品高出一倍乃至數倍,這於市場行為而言並無不妥。事實上,大多數故宮文創產品,其價格也比同類非文創產品高出不少,也同樣獲得了市場認可和公眾口碑。從最初的容嬤嬤針線盒,到朝珠耳機、馬王堆養生枕,從“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折扇,再到故宮日歷、“戒急用忍”四件套,故宮文創產品這幾年在賺足了吆喝的同時,也的確賺了個缽滿盆滿:2014年故宮文創收入6億元,2015年上半年就超過7億元,全年超過10億元。
故宮文創產品得以火起來,除了文創產業近些年蓬勃發展的大背景外,故宮文創產品理念的轉變是重要原因之一。其實故宮文創產品已經開發了60多年,之前大都以價高質次的紀念品和直接的館藏復制品為主,一直不溫不火。2013年台北故宮推出大受熱捧的“朕知道了”紙膠帶,以及同年台北故宮文創產品銷售額近9億新台幣的成功經驗,給了故宮博物院激勵和啟發。故宮文創產品開始在元素性、故事性、傳承性和功能性上重新定位。用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話,就是要“從趣味性、實用性角度出發,通過創意讓皇家文化‘接地氣’”。此后,故宮“萌”系列文創產品一炮而紅。
故宮文創理念成功轉變的背后,更關鍵的是親民價值取向的回歸和確立。文創產品終究要融入生活,隻有在生活中持續發揮功用,並擁有文化的內涵和審美的功效,文創產品的文化味兒才能得以彰顯。正如“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這一定義所表達出的那樣,文創產品隻有堅持親民的價值取向,並以親民作為產品的試金石,才能持之以恆、立於不敗之地。這也正是故宮文創產品取得成功的價值基石。
以這樣的尺度來衡量這一款在網民中引起廣泛爭議的天價手機,其實不難看出,其背后的價值理念,正與親民的價值理念背道而馳,與“接地氣”南轅北轍。鍍金鏤空的龍紋、大紅大黃的配色、珠寶水晶的鑲嵌,除了奢與貴外,既談不上文化內涵,也不具美學精神,這樣的產品不是親民,更像是為滿足少數個體高高在上的皇帝般的“朕獨”欲望,盡管事實上持機者看起來更像土豪而不是帝王。
當然,當前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多元的時代,各種價值觀都有其一席之地。故宮文創推出此款限量版手機,也可能因為這種營銷和造勢,反而賣到脫銷。但這並不能化解這樣一款產品到底要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念的追問。
從目前來看,僅一款產品自然不會動搖故宮文創這塊金字招牌的基石,但是故宮作為獨一無二的公共文化遺產品牌,在開發新的衍生品時,如何履行自己在文化建設和社會價值導向中的應盡責任,靠貨真價實的制度創新實現引領和突破,而不是跟隨少數商家走眼球線路,這一問題並不能回避。(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