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中科院院士被举报学术造假 推荐人坦承审查不严【3】

梅天一

2014年01月08日07:23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4位推荐人要求对王正敏除名

  师生之怨

  因职称评定两人积怨

  据学生王宇澄回忆,2004年底,王正敏一直在努力为自己办院士增选工作。为了方便工作,王正敏将自己的一间办公室腾出来给王宇澄使用。由于准备相关材料任务量大,王宇澄自己常常工作到半夜。

  但随后,推荐王正敏的院士中有人过世了,推荐人不足。王宇澄便通过自己的亲属为导师找到两名推荐人。最终,有7位院士对王正敏教授进行推荐。

  2005年12月,增选院士名单公布,王正敏当选,成为医院唯一一位院士。

  “是王宇澄说科学院有些院士愿意来见我”,王正敏认为,在申报过程中,他自己的推荐人也基本够了,“我是个比较清高的人,如果人家没有这个意图,对我没有了解的话,我是不会去找他的。”

  王正敏称,有一段时间,王宇澄多次提出让他帮忙副高职称一事,由于其升副高之前声誉不好,破格提升难度比较大。失败之后,王宇澄曾多次找到他,双方的矛盾逐渐加大,“后来他看到我不愿意帮助他,就跟我说要跟我‘走着瞧’”,事后两人矛盾逐渐加深。

  专家观点

  呼吁启动第三方调查

  熊丙奇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对中国大学教学、科研问题与弊端长期进行研究。熊丙奇认为,对于王正敏涉嫌论文专著抄袭造假,以及人工耳蜗仿制等问题,不应由涉事学校自查,而应启动独立第三方调查。

  “这样的调查并不具有社会公信力,原因在于我国的大学长期是行政治校。往往还受制于行政因素,导致了学术委员会这样的调查,往往会引起社会舆论的质疑”,熊丙奇说,如果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无法摆脱行政和利益因素的纠缠的话,应该对这类学术不端进行第三方的调查,具体的办法就是由复旦大学出面委托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还有中科院,共同组织第三方的独立调查机构,对这个事情进行调查。

  熊丙奇称,国外一旦有这种不规范的行为,就是学术不端,包括在申请课题的时候,用了他人的成果,不注明你这个出处的话,其实就是学术不端,就会取消申请课题的资格。

  现在院士出现这么多问题,完全在于院士这个学术头衔,已经异化为学术利益,因此现在院士的评审、院士的管理都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因此,要推进这个院士的管理、遴选和改革,关键在于推进院士的去利益化,就是把院士作为纯粹学术的头衔或学术的荣誉,而不再与学术利益挂钩,真正让院士回归到学术中。

  “院士候选人行为守则”规定

  对材料真实性负责

  不得编造学术经历

  不得作虚假性陈述

  不得提供不实信息

  有不端行为不隐瞒

 

上一页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