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王鹤瑾摄)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黄维、实习生徐高鹏)“现在,不仅是国家话剧院,全国话剧界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剧本荒’。”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今日做客人民网文化频道时如是说。
2013年8月到9月,国家话剧院在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上推出了《大宅门》、《红岩魂》和《纪念碑》三部剧作,其中,《纪念碑》是一部保留剧目。为什么时隔13年,国家话剧院要重新演绎这一部经典?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为此,人民网文化频道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做客人民网,就“国家话剧院发展新思路”等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周予援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话剧正火的时候,剧本缺乏的问题并不明显,剧本质量也比较高。但随着电影、电视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话剧开始出现‘剧本荒’。目前,我国写话剧剧本的人越来越少,国家话剧院现有的专业话剧编剧大概也就三到四位。”
周予援表示,我国不仅要培养更多的剧作家,而且还要提升话剧作品的文学性。他说,“以前的话剧剧本写作者往往要深入生活吸取营养,话剧作品写的‘有血有肉’。而现在的剧作家在这方面做的不够。话剧作品只有增强了文学性,才能提高吸引力。文学性的缺失可能会对我们今后整个话剧事业发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