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ediaFile/2014/0310/MAIN201403101032000587914595174.jpg)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王鹤瑾摄)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黄维、实习生徐高鹏)“话剧发展要坚持以市场和政府的合力为依托,把营利性和公益性结合起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今日做客人民网文化频道时如是说。
2013年8月到9月,国家话剧院在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上推出了《大宅门》、《红岩魂》和《纪念碑》三部剧作,其中,《纪念碑》是一部保留剧目。为什么时隔13年,国家话剧院要重新演绎这一部经典?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为此,人民网文化频道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做客人民网,就“国家话剧院发展新思路”等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在谈到去年的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活动时,周予援表示:“西部地区很多省份看舞台剧和话剧的机会太少,国家话剧院在这方面很重视。在像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我们追求市场化。而在欠发达地区,我们追求公益性,做到把最好的戏送到当地老百姓面前。”
周予援说:“去年整个剧院安排的600场演出当中,至少有200场是公益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