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曝青歌赛两届拿优秀奖 身价倍增获认可
[主持人]:有这样一个过程。对自己就是一个历练。包括雷佳你在得金牌之前参加过几届?
[雷佳]:两届。第一届是2000年,第二届是2002年,第三届是2004年拿金奖。前两次我都是优秀奖,都是在中国音乐学院当时是学生,以学生的身份代表学校参加。
[雷佳]:有优秀奖,进入了最后的决赛。我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我是第七名,前三等奖是六名,我是第七名、第八名我不记得了,反正差一点点。但是我觉得我一点都没有因为我没有拿奖而感到懊恼,我反而觉得这样的舞台给我提供了一个让大家认识的机会。我在舞台上演完了以后,第二天就有人给我打电话邀我演出的,证明大家在舞台上记住了你,我觉得这就也是一种提升。
[主持人]:一下身价从一场几十块钱涨到一场几百块钱了。
[雷佳]:这方面的价值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在舞台上得到了历练,你更知道旁边有哪些高手,你要向他们学习什么,你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对你自己今后的成长道路是非常关键的。
[主持人]:特别想说说去年你担任女一号的《运河谣》,去年我们很多观众也都到现场去看了《运河谣》,记得去年印青老师带着王丽达,她在你之后演这个角色,那个时候就聊了很多《运河谣》里面创作的过程,包括民歌歌手怎样唱这个角色,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角色,怎么接到《运河谣》的?
[雷佳]:我个人特别喜欢歌剧的表现形式,雷蕾老师给国家大剧院创作的《西施》、《赵氏孤儿》这些原创歌剧,每一场首演的时候我都会去看,或者第几轮演出,我要有空都会去看。我觉得每一次看,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这次国家大剧院的第一部民族歌剧邀请我和王宏伟来主演,我觉得也很荣幸,也是因为我们在歌剧的舞台上有很多这方面的努力,之前演过赵季平老师的《米脂婆姨绥德汉》,那是一个陕北的秧歌剧,我在大学的时候就演过原创歌剧《再别康桥》,我演的林徽因,这样的角色,我可能在歌剧舞台上塑造过一些非常具有中国女性特点的角色。所以我觉得,无论是你是民族唱法还美声唱法,只要这个角色合适你,你在台上有自己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你的音乐风格是这样定位的,符合这个人物,你肯定能够找到符合自己的表现形式。我出演的大部分还是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是我们团的歌剧,在国外,在马林斯基剧院,在俄罗斯、日本都是用无扩音的形式演出的,当时跟我一起搭戏的都是美声唱法的演员。我作为民族唱法,如果是这样定位的话,我和他们在一起,也是用无扩音的方式在国外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特别是在俄罗斯,我们还接受了俄罗斯的歌剧灵魂人物捷杰耶夫先生的颁奖。我觉得应该没有太多的唱法之分,只有角色合不合适你,你怎么样用你的声音更好地诠释这个角色,我觉得这是最为重要的。当然因为歌剧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考验,不但是要用你的演唱,用音乐来塑造人物,还要你的形体,你的表演,各方面辅助你完成这个角色。如果其他的这种民族歌手,我建议大家多有一些形体、表演方面的训练,其实平时演唱一个单个的作品也是这样的,像青歌赛的舞台,演唱其中的一个片段或者一个咏叹调,或者不是每个剧当中,你就平时演唱的一首歌,像我演唱《芦花》的时候,我也有角色设计的,我也有我内心的独白,就是我的潜台词,每一句都是连贯的,这样你才能演唱出来,才会有画面感。实际上它也是一种类似于歌剧这样的表达。[主持人]:虽然雷佳说歌剧不分唱法,但是恐怕可能不是大多数的民歌歌手能够敢于去设计这个歌剧方面的。所以,你当时在最早开始学的时候,包括后来在钻研的时候,你比一般的民歌歌手注重培养自己哪些方面的素质?
[雷佳]:像刚才说的,最重要的因为歌剧还是用音乐来塑造人物,你的唱,因为你要用你的演唱来表达人物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的变化,包括你是忧伤的,还是你是愉悦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低沉的,那个时候是高亢的,应该是非常丰富的音乐,你用你的音素来表达,雷蕾老师是特别有发言权,因为雷蕾老师给大剧院创作的歌剧《西施》、《赵氏孤儿》又是民族的题材,又是西洋的创作手法,用的是美声的演员来表现的。我觉得在舞台上,其实它不是很单一的,因为歌剧是一个综合艺术,你要和各个方面的配合,所以,除了我觉得刚才的作为演员的角度,除了演唱,你肯定在形体,在表演,包括你和对手的搭配,包括你在某个时期用什么样的审美,你想带着大家用什么样的审美感受,这都是应该思考的。
[主持人]:雷蕾老师能不能说两句,刚才雷佳也说您之前也创作过很多歌剧,我们称为民族歌剧。
[雷佳]:民族题材的中国歌剧。
[主持人]:用的美声演员。在老百姓心目中一提起歌剧就是用意大利语包括外语演唱出来的。纯靠曲调达到自己和歌手的共鸣,中国歌剧现在发展到什么情况?
[雷蕾]:原来经典的从《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包括后来总政创作的《党的女儿》,这个基本上属于我们民族的,而且是板腔体的歌剧。国家大剧院和我邀请写的这个戏,要求是用咏叹调和宣叙调,就是意大利这种方式来创作。刚才我们说过的这种歌剧当中是有告白的,就是可以是有台词的,我后来写的这个《西施》和《赵氏孤儿》是没有道白的,所有道白是用宣叙调,就是唱着来说,这个也给作曲提出一个要求,我们的道白用音乐怎么把它表现的要非常舒服,否则的话,观众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太习惯,会笑场。
[主持人]:民族歌手唱歌剧,通过自身的条件,其实技巧不用说,但是通过自身的条件来诠释这个歌剧中的人物,有什么独到的优势?这可能是中国才有的中国特色吧。
[雷蕾]:我刚才说的我们用咏叹调和宣叙调这种方式来写的都是美声的歌唱家、美声的演员来演唱的。刚才我们谈到的雷佳演的《运河谣》,也有美声的演员,也有民族唱法的,但是唯一不同的,我们的歌剧是没有扩音的,就是刚才雷佳说的,完全是靠演员真实的嗓音在表现。所以我就又说到雷佳,目前雷佳可以用无扩音设备,包括她的《复兴之歌》的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我也到现场去了,那个是完全没有扩音设备,当时有几个助演是戴玉强、王宏伟,戴玉强首先就介绍给观众,他说今天雷佳的这个音乐会是没有扩音的,他说一般的民族唱法的歌手,很少用这种方式,他还说向雷佳致敬。确实,一个好的歌唱演员,他的气息的运用和他的技巧的掌握,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不用扩音设备了,这是一个好的演员的其中的一个标志。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