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50岁时与夫人的合影 (资料图)
成名早于丈夫钱钟书 自谦:只是一个业余作者
“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在《杨绛文集》的自序中,杨绛自谦道。这个“业余作者”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1934年刊发在《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在其公开发表的前后,杨绛遇到了她的终身伴侣钱钟书。
杨绛在创作上成名其实早于钱钟书。当《围城》出版的时候,人们在问“钱钟书”是谁——杨绛的丈夫。1943年,还在小学教书的杨绛创作的第一部剧《称心如意》上演大获成功,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
八年后从干校回来,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
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就连钱钟书自己也承认,“杨绛的散文比我好。”他还说,“杨绛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没人能学。”
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时隔4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杨绛忆初识钱钟书: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1932年3月初,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孙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两人在清华古月堂门口初见,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被问到是不是一见钟情,杨绛说,“人世间也许有一见倾心的事,但我无此经历。”
后来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坠入爱河)了。”
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钱钟书心目中的杨绛:天下“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在钱钟书心目中的杨绛,是天下“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自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那天起,由大家闺秀成了家庭主妇,爱丈夫,胜过自己。甘愿为钱钟书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在钱先生写作小说《围城》时,杨绛让他减少教课钟点,致力写作;为节省开销,她辞掉女佣,做起了“灶下婢”。
在钱钟书和同样为大学教授的女儿钱媛相继离世后,杨绛更是隐世深居,寂寞坚守着钱钟书先生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做到了一个学贯中西学问大家遗孀的最高境界:“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人物简介:
杨绛,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著名作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2003年,还出版了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本文综合:中国青年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羊城晚报、《听杨绛谈往事》、《我们仨》)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