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蔡文姬 “我的嗓子是哭出来的”
在历史剧《蔡文姬》中,朱琳饰演的蔡文姬是一位距今两千多年的东汉女诗人。朱琳在文化艺术修养上的深厚功底,使她在话剧《蔡文姬》中吟诵诗词时韵味十足,又由于通晓音律,有很好的音乐与戏曲修养,在剧中演唱的那段“胡笳十八拍”才有催人泪下的效果。
朱琳在歌唱方面具有天赋,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声音底气十足,朱琳常常这样诙谐地讲:“我的嗓子是哭出来的!我小时候没人管,捆在床上,一天到晚的哭,把嗓子哭好了。”
全剧中,郭沫若选用了七段“胡笳诗”,为文姬归汉后作了一篇《重睹芳华》四言诗。这八首诗是贯串全剧的主旋律,集中体现了蔡文姬复杂而又激越的思想感情。朱琳对这七段“胡笳诗”的处理是各不相同的,其中,一首在舞台上朗诵,一首弹唱,其余几首用作伴唱,以配合人物动作。朱琳在排练之初也有一些顾虑:“开始排练时,我很担心人物动作过于烦琐,会很像伴唱加舞蹈。可我又想到中国戏曲中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比较激烈或关键的时刻,是常用音乐伴奏或伴唱配合舞台动作的,但我在看戏时并未感到那是单纯的舞蹈,这使我增添了试一试的勇气。”
这部戏中朱琳基本上解决了话剧民族化中“化”的问题,能用丰富、优美、凝练的外部动作表达出生动的人物性格和充沛的思想感情。她根据诗的内容分清层次,在点睛之处选择了一些优美准确的动作,非重点之处则用微小的动作来铺垫。
4
武则天 用写实形式体现戏曲精神
焦菊隐执导的历史剧《武则天》中,朱琳扮演女皇武则天。郭沫若在剧中主要通过武则天粉碎裴炎、徐敬业的阴谋和叛乱,来表现她的政治才干和政治风度。对于朱琳来讲,要演好武则天难度很大。她花了大量时间钻研剧本、阅读历史资料,以加深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朱琳在塑造人物时,十分注重把握武则天作为政治家的气质,着力刻画她的思想性格特征,运用能揭示武则天心理活动的细微形体动作。如第二幕第二场,武则天为维护“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法律,宣布废太子贤为庶人。这场戏是武则天的重点戏,朱琳表演出了武则天作为政治家和母亲的两重身份,与两种感情间的激烈搏斗。
朱琳向太子贤伸出的那只手,在遭到后者拒绝后始终悬在那里,是富有语言性的形体动作,鲜明地表现出武则天内心的复杂和矛盾,她对亲生儿子的慈爱、惜别和伤心。最后,朱琳背向观众猛然推开面前的窗扇,则是比有声语言含义更为丰富的无声语言。这个静场使观众可以充分想象到武则天此时此刻那难以言说的悲哀心情和万千思绪。
朱琳灵活地运用话剧的写实形式来体现戏曲表演的精神,这是朱琳在“话剧民族化”的表演方面的又一次探索。
5
异国妇人 敢于创新探索表演美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朱琳在三部风格迥异的世界名剧中创造了堪称经典的三位异国老妇人形象,复仇女王克莱尔(《贵妇还乡》)、家庭智囊和坚强后盾琳达(《推销员之死》)、倔强孤独的老者芳西雅(《洋麻将》)。朱琳在新戏剧观作品带来的严峻挑战中敢于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了表演美学的探索。
《贵妇还乡》是一部荒诞派作品,讲述继承丈夫财产成为亿万富翁的克莱尔回到故乡,向昔日情人伊尔复仇。当克莱尔看到欢迎人群中的伊尔时,复仇的迫切心情油然而生。朱琳对这里的处理是制造一个带有惊异情感色彩的短暂停顿。朱琳在这段表演中人物的内心独白是:“哦?……你还活着?这一回你将永远属于我了!”之后,朱琳便亲热地呼唤伊尔,与之亲切拥抱并打情骂俏起来。朱琳的这些颇为自然的形体动作为后续的剧情做了铺垫,这使剧中的伊尔一下子就落入了克莱尔摆下的死亡迷魂阵。
美国著名剧作家柯培恩的悲喜剧《洋麻将》,朱琳在剧中扮演芳西雅。全剧没有曲折的情节和尖锐的矛盾冲突,只是两位人物在不停打牌。全剧三幕戏一共打了14副牌,为展示芳西雅的情感细微发展和变化,朱琳在每副牌局中都进行了精心安排和设计,最后放声号哭、破口大骂起来,发疯似的捶打饰演魏勒的于是之,道出心中的隐痛:“我也是靠救济金活着的。”朱琳淋漓尽致的表演,使观众感到芳西雅千方百计遮掩的伤疤被人揭去了,在倔强的外表下终于袒露了那颗痛苦、孤寂的心。
□袁子茵(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