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尼雅古城消失之謎:盜墓賊挖出《穆天子傳》--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揭尼雅古城消失之謎:盜墓賊挖出《穆天子傳》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漢唐時期考古、歷史、文物、美術教學與研究。張騫第一次出使被匈奴捕獲,經歷了十余年的囚禁出逃后,不敢再由原路返回,改由越帕米爾高原經莎車、於闐之路。
2013年06月02日13:48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漢唐時期考古、歷史、文物、美術教學與研究。

  大約在尼雅消失的時候,河南省汲縣發生了一件大事,多少和尼雅有點聯系。當地一個叫不准的盜墓賊,偷偷地掘開一座古墓,但並沒像他所期待的那樣有許多金銀財寶,卻見到一些雜亂無章的竹片,上面有字。不准大失所望地跑了。后來人們看到了被打開的古墓和散落的竹片,便由官府出面拾掇到一起。中央朝廷得知后,派人整理校定。原來不准挖開的墓是戰國時代魏安厘王塚,帶字的竹片竟是前所未知的典籍,其中一部叫《穆天子傳》。

  今存《穆天子傳》不過六千多字,書中說周穆王西巡到今內蒙河套以北時受到人們的歡迎,獻給他美玉,並告訴周穆王此玉採自昆侖山,昆侖山還有美麗風光和奇花異木,周穆王遂決心西巡。他到了塔裡木盆地,又登上帕米爾高原,在這裡他又一次接受了當地酋長贈送於闐(今和田)美玉。人們普遍把《穆天子傳》上的記錄看作是中國最早見到的關於新疆南部的記載,並自然同“絲綢之路”聯系在一起,而周穆王獲得的於闐美玉,出產地點正是包括尼雅在內的和田地區。

  提到“絲綢之路”,人們還會想到兩個人的名字,一是西漢張騫,一是東漢班超。他們的故事世人熟知,不必多說。只是他們的豐功偉績是否與尼雅有關呢?

  張騫第一次出使被匈奴捕獲,經歷了十余年的囚禁出逃后,不敢再由原路返回,改由越帕米爾高原經莎車、於闐之路。第二次出使也派副使到達了於闐。遺憾的是張騫通西域,沒能留下詳細的記錄。

  東漢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身為文官的班超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了竇固將軍出征西擊匈奴的行列。班超被竇固委任率一支36人組成的分隊沿昆侖山北麓西行招附西域各國。班超卓越的才能贏得朝廷上下和西域諸國人們的信賴。公元75年,漢王朝內部動蕩不安,要將西域兵撤回,班超臨行時,各國官吏百姓執?哭泣,苦苦挽留。班超見狀深受感動,決意抗命不歸,仍團結、聯合西域諸國抗擊匈奴。平定諸方后,漢章帝非但未追究他違令之罪,還任命他為西域都護府都護,封定遠侯。

  目前沒有証據表明周穆王、張騫、班超是否來過尼雅。周穆王的時代太早,連推測也不敢妄為,張騫即使可能到過尼雅,也不過是路過而已。然而班超在西域度過31年,當時又正值尼雅繁榮時期,他到過尼雅應該沒太大問題。不過,文獻沒有記錄,尼雅出土文物中也難以簡單與此挂鉤,還是隻作為猜測保留吧。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