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樂家付林:許多歌詞缺少文學性--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著名音樂家付林:許多歌詞缺少文學性

2013年06月03日09:37    來源:遼寧日報    手機看新聞

  著名音樂家付林於5月29日來到沈陽音樂學院參加校慶活動,並做了一場《我的音樂誰做主》的講座。講座結束后,付林接受本報記者採訪。談起流行音樂,付林說,在音樂娛樂化的今天,音樂不能過度消費,一些音樂選秀節目過度追求收視率,是對音樂的不尊重。

  “向左走向右走”

  40年的音樂生涯,付林創作出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如《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媽媽的吻》、《小螺號》、《小小的我》、《樓蘭姑娘》等。歌曲溫馨、抒情、唯美的風格,體現了音樂本身的力量。

  現在音樂選秀節目越來越多,付林認為,從《超級女聲》、《快樂女聲》、《我型我秀》到《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再到《星光大道》,選秀節目紛至沓來表明,音樂在走向個性化、娛樂化、草根化。付林說:“選秀節目推動音樂節目繁榮是一個文化現象,但很多節目的宗旨其實不在音樂,而在於‘講故事’,從而博取收視率。音樂人的成功,很多時候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是靠機遇。”

  付林認為,盡管現在有太多音樂以外的因素影響著音樂人,但從《星光大道》走出來的阿寶等歌手也証明,在音樂道路上堅持追求終有回報,這些歌手也是經過多年沉澱,不是靠一次比賽就成功的。

  付林對音樂選秀節目提出“向左走,向右走”的觀點。他表示:“在選秀節目越來越多的今天,作為音樂人,做音樂娛樂節目的同時,不能削弱音樂的本質力量。如果覺得走得過了一點,就往回走一點,既不要太右,也不要太左。回到原來關門評比,沒有任何大眾參與,也不可取。”

  付林對舞台上用樂隊伴奏大加贊賞。他說,“青歌賽”、《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都是由樂隊伴奏,不是放伴奏帶,這是一件好事,樂隊復興是選秀節目帶來的。

  歌詞文學性差

  網絡、全新電腦技術的應用,將音樂的力量變得更強大,更具有輻射力。因為有了這個更寬廣的舞台,音樂人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也將有更多脫穎而出的機遇。

  付林說,進入新媒體時代,青年人在網絡上尋找音樂,必然要從網絡中走出歌手。通過網絡走紅變成主流歌手的也大有人在,比如龐龍,他的《兩隻蝴蝶》一首歌的產值達到1億元,擁有數量巨大的粉絲。現在,國內很多公司都在進行網絡歌曲的創作、生產,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也產生了一些優秀作品。作為音樂人,應該認真研究這種發展趨勢,這也是對音樂本身力量的一種正視。

  付林說,電腦音樂改變音樂生產的方式和制作,但“山寨”也隨之而來,數字音樂是一個產業,大大小小的錄音棚遍地都是,產生的音樂作品粗制濫造。一些音樂人作詞、作曲、配器、制作“樣樣精通”。尤其是作詞,大量非專業人士涌進來,隻要能寫字,好像就能寫詞,導致大量文理不通、格調低下、直白膚淺的詞作出現。現在的歌詞文學性差。付林說,這一點要向台灣音樂人學習,他們是沿著古詩詞的路走的,繼承傳統文化,這樣創作出來的歌詞文學性很強,像周杰倫、陳小奇的歌就對傳統文化繼承得很好。創作更關注人文精神,更具有文學性。

  應景之作難長久

  有人說,如今難有經典歌曲出現,是因為音樂人熱衷於寫晚會歌曲,很難靜下心來創作。

  付林說,一些公益性晚會需要傳達某種理念,弘揚社會責任感,體現某種“載道”功能可以理解,但一些地方的晚會歌曲,陷入庸俗化、宣教式誤區,完全偏離了音樂本身。另外,很久以來,春節聯歡晚會也難有歌曲流行起來,這值得深思。

  付林認為,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其實很單純,最主要的標志就是能夠打動人,在人們心中產生強烈的共鳴。

  關於歌曲的時代性,付林說,一個時代應該有一個時代的歌曲,表現那個年代,成為難忘的記憶。

(來源:遼寧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