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千年葛村“命懸一線”(圖)--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江蘇鎮江千年葛村“命懸一線”(圖)

2013年06月27日09:06    來源:新民晚報    手機看新聞

■ 葛村解氏宗祠

  村民:我們不要拆,要為后代留點古老記憶

  青磚黛瓦馬頭牆……步行在鎮江丁崗鎮葛村,仿佛瞬間穿越到了明清。葛村有文物古跡67處,包括已經550多歲的解氏宗祠,清朝、民國遺留至今的古民居。一度被譽為“鎮江最美古村落”。

  而近來,葛村外懸挂起一條拆遷橫幅——“政府修橋鋪路拆舊房,百姓張燈結彩遷新居”。這條橫幅讓村民們惶惶不安:千年古村真的要被拆除了?

  古村建於南宋時期

  據葛村村民介紹,葛村是一個有2480人的大村庄。葛村的村民其實不姓“葛”,而是姓“解”。早在南宋時期,康王趙構南渡,一個名叫解壽輝的侍衛將軍率領族人從山東遷徙到了鎮江。因為老家是葛村,為了紀念故鄉,把這個村庄定名為葛村。據稱,葛村曾出過多個“名人”:明成化年間的解錦是進士,解應和曾擔任過明朝內閣宰相、大學士……

  葛村古跡中,最古老的是始建於明景泰年間已經550歲的“解氏宗祠”,它也是葛村的標志性建筑,為鎮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門前遍布痕跡的石井欄見証了這座宗祠的古老。宗祠內,明清時期達官顯貴題寫的匾額見証著這個家族的輝煌。盡管有消息稱這個宗祠肯定不拆,世代居住在這裡的村民不願意看到,這個村落最后隻留下孤零零的一個“宗祠”。

  在公示的新葛村規劃圖上,古村隻留下1/6左右作為古建筑集中保護區,其中解氏宗祠、解氏冊分支祠、更鼓樓和榜眼第等4處被保留,大宅門,解朝東故居,解氏樂分支祠,解氏禮分支祠、解開榜宅、解亦車宅等4處將被“搬遷”來,大帝廟從已經拆遷完畢的西葛村遷到這裡。在此區域之外,則是物業用房、鄰裡中心、超市菜場及18幢高層公寓。

  多數村民反對拆遷

  丁崗鎮黨委書記徐仁蘭証實,丁崗是鎮江新區的“南大門”,葛村即將進行的拆遷正是丁崗整體規劃的一部分,此次是為了打造“現代與古典相融合,文物保護與改善生活環境相協調的現代鄉鎮”。

  走在村中,保存完好、仍在使用的老宅隨處可見,清水磚、空斗牆、黑色小瓦、走馬樓……走在巷子的青石板上,抬頭可看見小草在高大馬頭牆上隨風搖曳,門頭上以“麟麟送子”、“福祿壽三星”及“靈芝如意”為主題的磚石雕刻比比皆是。門窗皆為清末杉木柳條格式樣的百年老宅是解羅娣老人的家,她告訴記者,從她的祖父輩開始,就一代代繁衍生息於此。

  在葛村一個老宅前,有一口直徑在80厘米左右的古井。不遠處的石碑上雕著面目猙獰的怪獸。“那是井神,保護古井的。”一位村民說,這口古井是宋代的,至今800多年了,依然可以用來淘米洗菜。

  記者走訪發現,大多數村民反對拆遷千年古村落,並不期待“張燈結彩遷新居”。“我們不要拆,都是老古董了。要為后代留下一點古老的記憶。”花甲老人解柏順的一句話表達了所有葛村人的感情。

  能否轉危為安?

  70歲的解五生是村裡自發成立的文保委員會的主任,他告訴記者,村邊的癩黿墩和文昌閣是新石器時期遺址,村裡還出了不少名人,“這麼有歷史、保存得又這麼好的古村,應該保留下來。”

  在2011年之前,保護葛村是政府與村民的共識。鎮江新區曾於2007年出資35萬元修繕解氏宗祠,葛村村民也慷慨解囊,東南大學規劃學院也為葛村制定了一份保護更新規劃。然而,這份保護規劃未完成即被中止。

  鎮江新區社會發展局黨委副書記趙健在接受採訪時反復強調,葛村村庄改造工程還處於征求意見階段,並非最終方案。此話也許讓人心生希望:千年古村此次能否轉危為安?

(來源:新民晚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