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梁婷)26日晚,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員譚淑琴來到華僑城大乾藝術館舉行《石刻造像研究二十年》講座,把近年來佛教石刻藝術的研究成果跟藝術愛好者們分享。
很多人都知道佛教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但很少人知道印度最初的佛教石刻造像是受希臘藝術的影響。譚淑琴表示,佛教藝術出現在印度的阿育王時代(相當於中國秦始皇時代),並在貴霜王朝的第三代迦膩色迦王時期,出現了佛像。由於受古希臘藝術的影響,早期的印度佛像是希臘人的形象,有著高鼻、卷發、衣褶厚重等特點。
而佛教傳入中國后,佛教的造像藝術也進行了“中國式改良”,女性的菩薩和大肚彌勒佛都是中國化的產物。“佛教藝術沿絲綢之路在中國本土由西向東傳播,越向西,外來成分越濃﹔越向東,造像越中國化。”
(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