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傳活動中,郭敬明與《小時代》主演“Hold住姐”(左)和郭採潔擺出片尾彩蛋中的Pose。
上個月,剛滿30歲的郭敬明將其統治力擴展到了電影界。由他自編自導的《小時代》,剛上映4天票房即達2.6億(相關報道見C06)。影片迎來了兩極化評價:有人批評演員和劇情業余,以及拜金價值觀﹔《小時代》的讀者多數認為,電影滿足了他們對原著的想象,甚至有人喊出“如果你不喜歡這部電影,說明你老了”的口號。
影片上映第二天,在開往某活動現場的商務車裡,郭敬明以超快的語速接受了新京報專訪,講述影片如何成形並回應了質疑。在剩下的時間裡,他忙著和同事慶祝票房、發微博,在微信群裡部署下一步宣傳營銷。郭敬明一再強調說,自己現在的成功,離不開堅持和努力。
1 從電影紀錄片中偷師
郭敬明在《小時代:青木時代》(《小時代》電影下篇)中用很多精力拍攝了主角們的大學畢業戲,這是他沒有經歷過的場景。在上海大學讀影視藝術工程到大三時,因為忙於經營自己的公司,他放棄了學業,而且未曾有過影視拍攝經驗。
《小時代1.0》的電影版權在2010年就已售出,當時就有人說服郭敬明做導演。2012年夏,電影再次啟動時,投資方再次找到郭敬明。《小時代》電視劇版遭到大刀闊斧的改編讓郭敬明感到很遺憾,為能原汁原味地呈現自己的故事,他決定在電影界當一回新人。
開拍前,郭敬明用三四個月看了很多電影的制作紀錄片,研究導演怎麼講戲、怎麼和團隊交流。而他和李茜、貓某人這組三人編劇團隊之前隻有小說經驗,寫電影劇本都是頭一遭,他們試著把39萬字的小說變成了153場戲的劇本。
去年11月,《小時代》開機,郭敬明第一次坐到監視器前。當天拍的是其好友楊冪的戲,對方的友善和耐心讓他平靜了許多。監制柴智屏為他配備了一整套班底:藝術總監黃薇、執行導演高炳權、副導演呂耿賢、攝影師車逸亮等七人都來自台灣。為了照顧這個新導演,在最開始的兩周,攝制組拍的都是諸如女主角起床等簡單鏡頭,讓他和整個劇組盡快磨合。
2 自認更像監制、制片人
《小時代》上下部是套拍,主要人物多達10個,場景遍及整個上海,一開機郭敬明就上緊了發條,但他也相信,“隻要自己腦袋的想法是清晰的,和專業人士溝通好”,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寫作《小時代》時,郭敬明心中已有很多畫面,但拍攝時,攝影師和副導演給的意見不一定都符合他的想法。比如,有“偶像劇教母”之譽的柴智屏希望能多給男演員一些慢鏡頭,郭敬明覺得很生硬,“兩個男的,慢鏡頭走出來,我自己是過不了這一關的”,但他也明白,或許柴智屏是在考慮女性觀眾,“我會盡量配合,留下一些。”
在電影裡,郭敬明有三個職位:原作、導演、編劇,但他覺得自己更像制片人、監制、導演。他認為最困難的不是拍攝,而是均衡各方的利益,“我要面對的人多幾倍。”而從籌備、拍攝、后期到發行,他也事必躬親,大到上映日期、每一款預告片的剪輯,小到每條宣傳微博的編輯和發出時間,都要經他之手。此外,他還會親自去和院線商談。
3 79天收工,願成為案例
《小時代》上下集總投資為4200萬,大部分演員的檔期很緊,全部拍攝必須在79天內完成。投資方在加壓,同時,郭敬明也在有意趕工。他說,自己做慣了老板,特別懂投資人心理。
趕工拍攝,一方面體現了郭敬明在控制預算上的商業才能,另一方面也給電影質量埋下問題。郭敬明承認,很多鏡頭都是兩三遍就過,很難捕捉到最滿意的表演狀態。不少新人常常演七八遍都過不了關。
郭敬明更願意把這次的改編、拍攝、宣傳、營銷當成一個經典案例,供電影從業者研究。他對這個項目的“大包大攬”,是基於他作為原著對故事的了解,當然,這種嘗試帶來的壓力也很大,“成了很多人會為你鼓掌,失敗了所有責任都自己擔,這是雙刃劍。”
今天將是《小時代》上集上映的第6天,從商業效果來看,刀刃並沒有傷到郭敬明。
■ 導演言論
你不能什麼族群都想抓,想讓文藝、商業兼具,少男、少女都喜歡,最后誰都討好不了。我平時喜歡看好萊塢類型片,他們做得很精准。我隻要告訴攝影師想要的東西,他都能呈現得不錯。
我不是單純要選台灣演員,只是台灣演員比較有名,拍商業片選明星是必然的,對公眾、對院線的認知度都有好處。
■ 還是韓寒
我純粹是因為在宣傳期才參與這個調侃(指與韓寒間的“萌”“日韓文化”文字游戲)。我不會主動進行這樣的捆綁,但對方一定要這樣做,我也沒辦法。你既然在宣傳期惹我,我就借一下力。(記者 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