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考試,就會有金榜題名,也會有名落孫山。在古代科舉考試中,曾有不少落第者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因而成就了一世英名。
唐代詩人張繼落榜后,每每想著同窗好友個個金榜題名,自己卻名落孫山,因此心情非常失落郁悶,便前往蘇州散心,投宿於寒山寺旁的客船。從傍晚到夜裡,張繼一直站在船頭望著蘇州城的夜色,心境亦如那晚風淒清寒冷,於是他隨口吟出《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時人評價此詩乃千古絕唱也。這首詩使后人記住了懷才不遇的張繼,也使得寒山寺聲名鵲起。
著名中醫藥學家李時珍也是落榜生,14歲考中秀才,之后9年3次落榜,於是他棄官從醫,走遍大江南北,參考800多種醫書,歷經29年編成《本草綱目》這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著作。
吳敬梓出身於仕宦名門,后因落榜,從懷疑科舉制度到反對八股文、反對科舉制。他以諷刺的手法,對科舉等制度和現象進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的批判,花了近20年的時間創作出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