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書記◆之《會真記》
◎嚴優
王實甫的《西廂記》國人耳熟能詳,其辭藻華美,主旨討喜(“有情的都成了眷屬”),被譽為吾國愛情經典。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因為它所本的真實事件——記錄在唐人元稹的傳奇《鶯鶯傳》(《會真記》)裡——卻是一個男人對女人“始亂終棄”的悲劇。元氏傳奇裡的張生,將崔鶯鶯目為“妖孽”,一面向同齡人發出擺脫魔障回歸正途的告誡,一面卻又得意洋洋於自己與這女妖的艷史,以此旁証自己文學男青年風流倜儻的魅力。
故事中,張生做得最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是向文藝圈裡的各色朋友,公開了崔鶯鶯寫給自己的情書。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事件經過。
按照張生的敘述,西廂故事,其實是這個樣子的——
一個姓張的正直帥氣文學青年,游學途中經過蒲州普救寺,碰到一個異常美麗的女妖。他被女妖所迷惑,每夜與之?磨,將學業徹底拋在腦后。一個月后,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墮落,慧劍斬情絲,離開普救寺進京,繼續追尋遠大前程(中途他曾回來與女妖二度過招,險勝,從略)。女妖十分不甘,多次以彈琴、寫信、饋物等方式試圖再將他拖下水。但他心志堅定,不惜遇佛殺佛、逢妖砍妖,終於徹底走回正確的聖賢之道。女妖經此一擊,無力再為禍,從此被迫夾起尾巴學做人……
如上所述,張生前后跟女妖分了兩次手。第二次分手后他給女妖寫了信,女妖回了。女妖的回信,不消說自然是哀怨纏綿的。信中回顧了兩人的歡愛時光,抒發了自己的怨憤,表達了“永以為好”的心願,又再三囑他“珍重千萬”。隨信還贈他玉環、亂絲和文竹茶碾子,用典型中國文化人以物喻情的方式強化感情。
張生公開情書,就發生在收到這封信之后。他立刻“發其書於所知”,於是“時人多聞之”,崔小姐致青春的私郵變成了女妖致登徒子及其朋黨的公開信。
說起來,輕度的隱私公開,好比本朝國人在微信、微博上發布自己飯食的照片,說不清是要表明自己手機像素高,還是要表明自己有錢吃,還是要眼氣旁人吃不著,還是要求証舌尖上的元素周期表……觀者雖然嗤笑,倒也無傷大雅。然而重度的隱私公開就非常值得推敲了。張生把人家深閨少女寫來的、透露了兩人交往隱秘細節(“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無投梭之拒”,“有自獻之羞,不復明侍巾幘”)的、極可能導致人家身敗名裂的(化名也查得到啊)情書做公開展示,其惡劣程度,大概隻有本朝無良者主動在網上公開自己與前任女友的床照才可與之並論吧。
莫名驚詫之余,我們不由要刨根究底發出疑問:張青年何以有此一舉呢?
這,其實是說得清的。
其一,多少類似嫖客們的分享精神(這裡就不細討論了)。
其二,炫富心態。瞧這女妖文辭多妙、對小爺感情多深!簡直就是人形版的江詩丹頓、布加迪威龍啊。可是,瞧見沒有,就這檔次的,小爺還不要呢,知道小爺眼光有多刁了吧。
其三,論証的需要。早告訴過你們這幫三俗,小爺能降住一個絕色女妖,你們不信,瞧瞧,這不是物証?!瞧這娟秀的筆跡,瞧這坤旦的語氣,瞧這X染色體的淚痕……此時的張生邏輯很雄辯。情書在此,女妖有多愛我,假不了了吧?愛我假不了,絕色假得了麼?絕色假不了,家世假得了麼?瞧瞧,小爺就是有這麼大的魄力哦,一個白富貴美擺在眼前,小爺就是勇於揭批她的妖孽本質、毅然決然不尸吊她的哦……
果然,朋黨見了信,“莫不聳異之”。張青年心中該有多解恨啊。
於是我們看到,通過“始亂之-終棄之-廣播之-妖孽之”這一系列的行為,張生終於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個獨步古今中外奇葩界的超級大奇葩。
他不朽了。
掰到這裡,咱不由要問:
既然鶯鶯才堪屬文、貌比妖孽,張青年為什麼執意要與她分手呢?(我們是不承認怪力亂神說的哦親)
作為當事的另一方,鶯鶯,你怎麼看?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