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果斷捍衛"第七天":它最能夠代表我全部風格--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余華果斷捍衛"第七天":它最能夠代表我全部風格

2013年07月12日09:51    來源:信息時報    手機看新聞

  余華近照。杜斌 攝

  《第七天》書封。

  余華的新作《第七天》,上市才短短二十來天,一直處在輿論風口浪尖。

  雖然余華本人已經做了回應,“新聞串燒”、“平庸剪報”、“語言小兒科”之類質疑依然不絕於耳。

  與網上出現一邊倒壞評截然不同的是,在“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和“復旦大學中國當代文學創作與研究中心”聯合發起的余華長篇小說《第七天》研討會上,到場的學者、教授集體為余華辯護。

  余華也是果斷捍衛自己新作:“假如要列出一部最能夠代表我全部風格的小說,隻能是這一部,因為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一直到現在,我所有作品中的所有因素,它已經統統包含進去了。”

  北大教授黃燎宇直接說余華的《第七天》把中國人的悲哀和善良都寫絕了。

  北大教授陳曉明對網友炮轟新作語言不好,感到非常震驚:“《第七天》語言不好,你還想要什麼語言?那是有一種詩性在裡頭!”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新穎認為網友之所以會認為余華只是在做新聞剪報,是因為余華寫的是我們已經視而不見的日常生活,太真實,觸及了我們這個時代一些我們遠遠沒有講清楚、不願意講的東西。

  而一向以嚴苛著稱、曾寫文章批評《兄弟》下半部的北師大學教授張檸,這回痛斥起“網友對《第七天》的批評太不靠譜”。他認為《第七天》是一個值得精細閱讀的文本,絕不是網傳那樣簡單的新聞堆砌和記錄。

  余華本人也在會上談了自己為什麼要創作《第七天》,“中國現實太荒唐,你永遠趕不上它,我妒忌現實!我們老說文學高於現實,那是騙人的,根本不可能的。”

  被人罵就意味著有人關注,深知這點的余華再次強調“罵聲”完全不怕,但他一直想不通為什麼會有人罵《第七天》的語言。“有人說語言怎麼蒼白,語言枯燥無味,白開水一樣的語言,我確實沒有想到語言也有人罵,因為這個小說的語言我非常講究的,我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尤其到一校、二校的時候,改動的全是語言。”

(責編:陳苑、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